摘要:潍坊处处跃动着学子们求知的身影,在潍坊诸城市东坡学校,千余名师生用脚步丈量18公里土地,在金秋远足中收获成长;在潍坊安丘市汇海果果乐园,孩子们透过无土栽培技术窥见农业的未来图景;在蓝色蓓蕾国防科技研学基地,青少年在沉浸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潍坊市系统构建全域研学
潍坊处处跃动着学子们求知的身影,在潍坊诸城市东坡学校,千余名师生用脚步丈量18公里土地,在金秋远足中收获成长;在潍坊安丘市汇海果果乐园,孩子们透过无土栽培技术窥见农业的未来图景;在蓝色蓓蕾国防科技研学基地,青少年在沉浸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潍坊市系统构建全域研学教育生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科技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让“行走的课堂”赋能素质教育创新发展。
在潍坊安丘市凌河街道的汇海果果乐园,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正在上演。来自安丘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化身“小农夫”,在智能温室中探索现代农业的奥秘。
无土栽培的水培芹菜、立体种植的韭菜、色彩斑斓的羽衣甘蓝……一株株“不接地气”却长势喜人的蔬菜,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洁白的根系、整齐的种植架,引发阵阵惊叹。
“原来蔬菜可以这样生长!不需要土壤,只需要营养液和水,真是太神奇了。”一名学生在观察水培芹菜后兴奋地说。科技的种子,就这样在一次亲手感知与细致观察中,悄然生根发芽。
而在潍坊市潍城区的青麓国家自然教育基地,学子们也踏着金秋的韵律,走进植物探秘与农耕实践的世界。
秋天的大自然,成为最生动的教科书。植物科普课上,学生们俯身观察叶片脉络、辨识花朵构造,在导师的讲解中读懂一草一木的生长智慧。挖地瓜环节更是充满欢声笑语,学子们循着藤蔓刨土,当饱满的地瓜“破土而出”,那一张张沾满泥土的小脸上,洋溢的是纯粹的丰收喜悦。
作为风筝之都,潍坊的传统文化正以鲜活的方式,浸润着年轻一代的心灵。
在世界风筝公园,潍坊安丘市石堆镇石堆学校、安丘市石堆镇莲池小学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内容充实的一日研学。国防教育、风筝文化、电影艺术、传统文化……多元课程的碰撞,让这个秋日格外难忘。
风筝讲堂上,老师娓娓道来风筝的起源与发展,从鲁班造木鸢的传说到现代风筝的千姿百态,同学们听得入神,不时举手发问。“以前只觉得放风筝好玩,没想到小小风筝背后,竟藏着这么多学问和文化。”课后,一位学生如是感慨。
在承载历史印记的坊茨小镇,学生们参观了“中国梦·远古文明的呼唤”王雍阁仿制新石器时代国宝级陶器千城百县全球巡展。本次巡展展出仿制国宝级陶器及玉器、石器等180余件,生动再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开展以来,已吸引400余名学生走进展馆,透过一件件器物,与古老的文明深情对话。
在蓝色蓓蕾国防科技研学基地,潍坊滨海一中的师生们体验了一场集科技探索、国防教育与生命安全于一体的沉浸式研学。活动以创新的教育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学生在趣味体验中领悟科学、感知责任、提升能力。
“我们期望以科技为翼、以国防为魂,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探索未知、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种子。”学校负责人道出了此次活动的深远意义。
同样奔赴在求知路上的,还有来自潍坊昌乐、寿光的2000名中小学生。他们走进诸城,开展了一场以“红色基因传承+科学探索实践+传统文化浸润”为主题的跨区研学活动。从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到诸城暴龙馆,从超然台到臧克家故居,学子们在行走中感悟历史、触摸科学、对话文学,实现了知识从书本到心灵的跨越。
“以前觉得历史是书本上的字,现在它活在了我的手里、眼里和心里。”一名学生参观完后感慨。带队的教师也观察到:“孩子们在研学中更主动思考了。在臧克家故居,他们追问‘诗人为什么写农民的苦’;在革命基地,他们讨论‘如果是我,会怎么选择’。这种发自内心的触动,比课堂说教更深刻。”
从生态农耕到文化传承再到国防教育,潍坊研学之旅,正以多元的内容与丰富的场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而这,也正是“行知潍坊”研学品牌的核心所在,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让每一段旅程都成为教育的延伸,让每一次出发都承载成长的期待。下一步,潍坊将继续深化全域研学教育生态,以品牌化思路整合资源、优化课程、提升体验,让“行知潍坊”不仅成为一个名字,更成为一种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
来源:安丘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