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13年后,我们才是被剪掉的那个镜头。”——《甄嬛传》重聚直播结束当晚,这条弹幕被点赞了七万次,很多人忽然意识到:自己熬夜守着的情怀,不过是平台精准投喂的“边角料”。
“原来13年后,我们才是被剪掉的那个镜头。”——《甄嬛传》重聚直播结束当晚,这条弹幕被点赞了七万次,很多人忽然意识到:自己熬夜守着的情怀,不过是平台精准投喂的“边角料”。
镜头里,李东学站在最外侧,身体微微前倾,像等人递话。孙俪被cue到“果郡王”时,只礼貌点头,目光一秒都没往那边放。弹幕瞬间炸锅:“她连装都懒得装?”有人把这段剪成三秒循环,配文“职场冷暴力现场”。播放量一夜破千万。
可完整版里,孙俪在广告口播前曾主动问李东学“你外套太薄了吧,空调冷”。这句话被剪得干干净净。平台要冲突,不要和解;要“熹贵妃甩脸”,不要“同事寒暄”。于是观众被喂成瓜田里的猹,上蹿下跳找糖找刀。
第二天,李东学采访出来,他说私下和孙俪打了招呼,“只是直播没拍到”。轻飘飘一句,把前晚的“卑微”人设撕了个口。网友愣住:原来愤怒是剪辑的副产品,自己成了免费水军。
孙俪团队也放话:不炒CP,是不想再被“娘娘”绑住。她这几年拼命接现代戏,就是怕观众一看她就想起“臣妾做不到”。演员最怕被角色反噬,观众却最爱把角色当本人。一个想往前跑,一个想往回捞,错位就此产生。
说白了,这场重聚就是一面照妖镜。咖位大的,有资本说“不”;卡在中间的,只能陪着笑;咖位小的,连笑都被剪成“谄媚”。陈建斌全程像误入年会的高层,背手、点头、不坐C位,却没人敢忽视。孙茜蹲着给“皇后”递话筒,被截图成“宫女现状”。其实她只是想帮前辈收音,可画面不讲前因,只留“跪”。
观众骂孙俪“冷漠”时,忘了自己上班也讨厌被强行组局。谁没碰过“公司周年庆必须表演节目”的窒息?区别只是:她的拒绝被4K镜头放大,我们的拒绝只能躲在微信“已读不回”。
最惨的是李东学。果郡王是他巅峰,也是天花板。之后演的谍战、军旅、都市,都没溅起水花。商演报价单上,名字后面永远括弧“甄嬛传果郡王”。他得靠一个死去十三年的角色续命,像被时间判了无期徒刑。直播那天,他穿了一件绣着竹子的黑西装,和当年果郡王常服的暗纹几乎一样。是不是刻意,没人知道。但镜头扫过时,他下意识把袖口往身后藏,像怕被人说“卖情怀”。
可不卖又能怎样?娱乐圈更新迭代比弹幕还快。三个月没新闻,算法就把你归进“查无此人”。对李东学而言,哪怕被剪成“背景板”,至少名字还在热搜上挂了三小时。这三小时,可能换来一部网大男主。现实就是这么直白。
有人怪孙俪“忘本”。可“本”是什么?是角色,是平台,还是观众自己?她如果天天“果郡王长果郡王短”,估计早被吐槽“吃老本”。演员解绑,和离婚差不多:一方想开始新生活,一方还沉浸在“我们当年多甜”。谁无情,谁清醒,立场不同罢了。
直播结束后的深夜,优酷放出会员加长版,标价12元。点开一看,多出来的十分钟全是广告和重复特写。评论区骂声一片,却没人退款。平台早算准了:情怀税最好收,因为自觉自愿。
说到底,观众生气的不是孙俪不理人,而是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2011年的冬天。那时可以通宵追剧,第二天顶着黑眼圈上班,心里还甜。如今攒够假期,却只剩“付费点播”。时间把“熹贵妃”熬成“孙总”,把“果郡王”熬成“李老师”,把观众熬成“不想掏12块的打工人”。
于是有人把头像换成“拽妃”,有人翻出旧剧照当屏保,好像这样就能按住时间。可屏幕外的演员早已向前:孙俪练瑜伽、带娃、背台词;李东学在横店拍小成本网剧,一天赶A、B两组;陈建斌回去当导演,为新戏拉投资。只有观众留在原地,把三秒错位当永恒。
或许真正的“屠龙”不是骂谁冷漠,而是承认:情怀也会过期,滤镜也会碎。与其追问“他们怎么不亲如一家”,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需要一个直播来证明青春没被浪费?答案很扎心——因为现实中的“职场现形记”比剧更残酷,我们不过是把对老板的怨气、对同事的嫉妒、对自己的不甘,统统投射到几个演员身上。他们替我们演了一出“大型职场复盘”,我们掏钱、出力、出情绪,最后还得自己上班。
所以,下次再看到“某某合体”“世纪同框”,先别急着热泪盈眶。想想口袋里的会员费,想想明早的打卡。情怀可以瞄一眼,但别让它绑架钱包。毕竟,连果郡王都救不了自己的白月光,谁又能救谁的过去?
剧终人散,倚梅园的雪早化了。屏幕一黑,各回各家。孙俪鞠躬那一刻,不是致歉,是告别——对角色,也对观众。能周全的,只有自己。
来源:潇洒漂流瓶MKwm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