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鸵鸟养殖场共同所有人凯蒂·帕西特尼向媒体透露,官员们以禽流感为由扑杀了他们的鸵鸟群,但这些鸵鸟在周四晚间被处决时健康状况良好。帕西特尼与母亲凯伦·埃斯珀森共同经营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环球鸵鸟养殖场。
加拿大一家鸵鸟养殖场的老板声称,政府扑杀314只鸵鸟并非为了阻止禽流感,而是为了掩盖其拯救生命的医学研究成果。
该鸵鸟养殖场共同所有人凯蒂·帕西特尼向媒体透露,官员们以禽流感为由扑杀了他们的鸵鸟群,但这些鸵鸟在周四晚间被处决时健康状况良好。帕西特尼与母亲凯伦·埃斯珀森共同经营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环球鸵鸟养殖场。
据帕西特尼所述,该农场正从鸵鸟蛋黄中研发抗体疗法,这些抗体已显示出对抗新冠病毒和H1N1病毒等主要病毒的潜力。
据报道,这种由巨型禽类自然产生的抗体经实验室证实可中和99.9%的冠状病毒颗粒,当时正被研发成鼻腔喷雾剂和口罩。
“他们不想让我们的治疗产品面世,”帕西特尼表示,“我们曾向政府寻求资助,不久后就突然爆发了流感疫情。”媒体已就帕西特尼的指控联系加拿大当局,但未获回应。
争议始于去年12月,当时加拿大食品检验局接到该养殖场鸵鸟死亡的匿名报告。检测确认有两隻鸵鸟携带高传染性禽流感病毒H5N1,数周内该机构便下令全群扑杀。
养殖场主曾希望通过额外检测避免扑杀,但加拿大联邦上诉法院于今年6月驳回了这一请求,使其拯救鸵鸟的最后努力受挫。
当地媒体团队戴西媒体分享的图像记录了这场残酷的善后场景——数百只鸵鸟毫无生气地躺在防水布下,据报道部分鸵鸟被枪杀。
帕西特尼将现场描述为“战区”,称这些有些已超过35岁、拥有名字的鸵鸟被关进围栏后处决。
“他们本可以采取隔离、检测、监控措施,却选择了屠杀,”她表示,“既未进行检测也未遵循规程,这完全是一场惩戒性的表演秀。”
事件起因是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中旬期间,约69只鸵鸟全部因禽流感死亡。
尽管帕西特尼坚称扑杀并无必要,且是针对该群体用于医学研究的特性,但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坚称其行动遵循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标准规程。
该机构表示,对感染场所采取清群、隔离和生物安全措施属于常规操作,所有禽鸟均按照国际动物健康准则被人道扑杀。
官员们同时指出每只禽鸟均可获得补偿,此类措施旨在保障公众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并维护加拿大禽类产业。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在声明中称:“鉴于该鸵鸟群已出现多起实验室确诊的H5N1病例,且持续对动物与人类健康及贸易构成严重风险,本局正在感染场所开展应对工作。”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在开展必要疫病防控措施时,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保护动物及加拿大民众健康的职责,旨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并最大限度降低对禽类产业的经济影响。
媒体周五已就此事联系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寻求置评,目前尚未获得回应。埃斯珀森与合伙人戴夫·比林斯基一直与加拿大东部一家实验室合作,致力于从鸵鸟蛋黄中提取抗体疗法。
作为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鸟类,鸵鸟拥有异常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在接触新冠病毒等病原体后数周内产生相应抗体。
埃斯珀森2021年向媒体解释称:“我们与东方实验室合作,给母鸵鸟接种了灭活新冠病毒。鸵鸟在两周内产生抗体,再经过两周就能将抗体注入蛋中。”
研究团队随后着手研发能中和病毒(包括德尔塔变种)的鼻喷雾剂,并设想开发“人人都可随身携带或存放于药柜”的产品。
他们的研究与国际同行形成呼应——日本京都府立大学与美国鸵鸟制药公司的科研人员早已将类似抗体应用于口罩、滴鼻剂乃至糖果中。
大阪开展的临床试验当时正在测试鸵鸟抗体滴鼻剂预防院内感染新冠的效果。
埃斯珀森表示环球鸵鸟养殖场将所有产蛋鸵鸟都投入该项目,称这是“助力世界的天然可持续方案”。
这些鸵鸟在扑杀行动前数小时被关入围栏,记者操作无人机航拍记录了这场惨剧
实验室检测显示该禽流感毒株为加拿大境内未见的新型变异株,其中包含被称为D1.3的基因混合体,该基因型此前曾导致俄亥俄州禽类加工厂工人感染。
今年1月埃斯珀森曾表示,尽管鸵鸟群损失了10%,存活的个体似乎已形成群体免疫力。
该养殖场随后取得阶段性法律胜利,暂时阻止了政府对鸵鸟的扑杀行动。
迈克尔·巴蒂斯塔法官指出,若在未全面审查证据前允许扑杀,将导致申请人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意味着即使养殖场最终胜诉,被扑杀的鸵鸟也无法复生。
环球鸵鸟养殖场四月份报告称,其养殖场内已持续约100天未出现鸵鸟因呼吸道感染死亡或患病的情况。
该农场于八月最终上诉失败。加拿大当局坚称,此次扑杀对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至关重要,该病毒对野生鸟类和家禽种群均构成严重威胁。
当地居民帕西特尼称,11月6日下午6时许,她在当局围捕禽类的围栏附近听到数百声枪响。
“它们全都不在了。这些生命本不该被剥夺…它们无需付出死亡的代价。”帕西特尼表示。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忧郁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