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从俄乌冲突吸取经验:歼20绝对不能再打火箭弹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19:51 1

摘要:俄罗斯空军继承苏联航空体系,装备苏-34战斗轰炸机和苏-25攻击机等,本应在空中占据压倒性优势。但在冲突头两个月,俄方损失超过100架飞机和直升机,其中苏-34折损15架,苏-25损失显著,这些多源于低空操作。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持续近四年,俄罗斯空军在初期阶段的战术选择暴露诸多问题,特别是依赖低空发射火箭弹支援地面部队,导致大量飞机损失。

这场战事为全球空军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案例,中国空军通过深入观察,及时调整思路,确保歼-20这类高端平台发挥最大效能,避免类似低效风险。

俄罗斯空军继承苏联航空体系,装备苏-34战斗轰炸机和苏-25攻击机等,本应在空中占据压倒性优势。但在冲突头两个月,俄方损失超过100架飞机和直升机,其中苏-34折损15架,苏-25损失显著,这些多源于低空操作。

火箭弹作为非制导或简易制导武器,需要飞机贴近目标区,通常在视距8公里内发射,这直接将先进战机置于乌克兰防空网火力覆盖下。乌克兰获得西方援助的便携式导弹如毒刺和标枪后,俄空军低空突防变得异常危险,迫使俄方从2022年3月底起转向远程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打击。

这种战术失误根源在于俄罗斯军事理论滞后,将空军视为陆军附属,忽略现代防空系统的密度和精度。

冲突初期,俄军试图通过闪击基辅快速结束战事,但低空火箭弹支援未能有效压制乌克兰防御,反而放大自身弱点。

相比之下,中国空军从海湾战争起就注重转型,歼-20的设计强调隐身渗透和超视距作战,如果效仿俄式低空模式,将浪费其核心优势。

歼-20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15导弹,射程超150公里,能在敌雷达锁定前发起打击,挂载火箭弹不仅破坏气动外形,还增加雷达反射面积,违背隐身原则。

俄罗斯空军在2023年后逐步优化,认识到精确武器和无人平台的价值。早期无人机不足让俄军被动,乌克兰利用FPV无人机精准猎杀俄坦克,迫使俄方大规模生产柳叶刀和立方体攻击型无人机,并组建独立部队。

到2025年,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运用新战术,如温压弹头和等待式无人机,限制乌克兰机动,空军转向蜂群饱和打击,发射数百架目击者无人机压垮防空。

中国空军从中看到,传统火箭弹虽成本低,但精度不足,无法应对电子干扰和密集防御,歼-20必须专注远程精确任务,避免低空暴露。

对比海湾战争,美军用4万枚精确导弹摧毁伊拉克75%目标,效率远高于俄乌战场初期俄军的火箭弹投放。俄方后来改造苏联遗留炸弹,加装滑翔模块,将射程提升至60公里、精度达3米,如FAB-3000用于破坏工事,这种转变节省弹药70%,但起步较晚。

中国空军早于2010年代启动精确武器国产化,雷霆-2激光制导炸弹和CM-102反辐射导弹形成多模制导体系,北斗卫星组网提供可靠定位,即便遇干扰,激光技术确保命中。歼-20的武器库覆盖全谱,避免单一依赖卫星,相比俄军被动调整,中国更注重前瞻规划。

俄罗斯在2025年继续创新空军战术,7月在乌东使用廉价无人机穿透防线,打击后勤基地,6月乌克兰蛛网式突袭俄图-95轰炸机,暴露俄防空漏洞。

但俄方开发射程更远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转弱为强。中国空军据此强化无人-有人协同,2025年11月展示GJ-11隐身无人机与歼-20和J-16D编队飞行,GJ-11负载多样,射程远超俄柳叶刀,歼-20作为指挥节点,实现网络化作战。

这种模式与俄不同,中国从设计阶段融入隐身,推进从四代机到五代的换代,歼-20产量已超200架,WS-15发动机提升推力,机动性优于早期WS-10。

俄乌冲突显示,信息战决定胜负,俄电子战干扰乌克兰M982炮弹,导致失准。中国空军优化歼-20传感器融合,红外和雷达数据实时共享,支持自主锁定。相比俄苏-34外部挂载火箭巢的粗放,中国歼-20隐身外挂架兼容精确弹药,避免尾焰损伤涂层,维护效率高30%。

火箭弹保留用于训练飞行员精度,但作战中被边缘化,歼-20专注踹门任务,摧毁敌雷达链,一击脱离。

俄罗斯大规模导弹袭击乌克兰,发射伊斯坎德尔和无人机,战术从低空转向联合打击。中国空军通过模拟演习验证,歼-20在干扰环境下效能突出,霹雳-21导弹射程达400公里,扩展威慑范围。

俄罗斯在乌能源设施攻击中,2025年11月使用导弹和航空炸弹,变化战术后撤基地。中国空军从中汲取,强化防空压制,J-16D携带干扰吊舱,支援歼-20。

总体而言,俄乌冲突空军篇章警示,高端战机不能降级使用火箭弹,中国空军以歼-20为核心,转向信息化精确作战,威慑力持续提升,确保国家安全。

歼20成功首飞11周年 光明网

来源:风吟枪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