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袭击委内瑞拉致76人身亡!俄外长谴责:既非法又“难以接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19:48 1

摘要:11月11日,俄罗斯公开谴责美军在加勒比海击沉委内瑞拉船只致76人身亡,直指行为非法且“难以接受”,而美国仍未拿出涉毒的硬证据

11月11日,俄罗斯公开谴责美军在加勒比海击沉委内瑞拉船只致76人身亡,直指行为非法且“难以接受”,而美国仍未拿出涉毒的硬证据

起点其实不在海上,而在油田

2025年初,美国重新收紧对委内瑞拉的石油制裁,还暂停雪佛龙在委部分运营许可;

到了9月,矛盾陡然加码,美方以打击贩毒为由,在委周边海域对船只动真格

说白了,经济拧紧阀门后,军事牌随即跟上,这是一条常见的压力链

那天我看到电视里滚动字幕写着“9月12日,美军非法扣押委内一艘合法渔船达8小时”,解说员的语气很平,屏幕下方士兵的袖口被反复拉直,场面安静得让人发凉

进入10月,动作愈发密集:10月6日,马杜罗称挫败一起试图在美驻委使馆安放爆炸物的“假旗”行动;

10月24日,美方宣布将“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母打击群投向拉美周边水域

换句话说,海空力量在前线集合,话语战同时在背后升温

随后到了10月27日,美军在东太平洋国际水域击沉4艘所谓“贩毒船”,致14人身亡;

同日,委方反过来称挫败一项由中情局资助、企图袭击美军舰并嫁祸委方的“假旗”行动,美军两架B-1B轰炸机也再次逼近委境

10月28日,美防长又强调对四艘“贩毒船”的致命打击造成14人死亡,这几乎是把强硬态度摆在了明面上

到了11月6日,美国会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否决禁止总统不经国会授权对委动武的议案,细微的票差,折射的是国内分歧与外部紧绷同在

最新的部署数据更直白:美军在加勒比海集结了8艘军舰、1艘潜艇、1架P-8海上巡逻机、多架MQ-9无人机和一支F-35战斗机中队

有业内人士提到,截至10月29日统计,9月以来相关行动已造成至少57人死亡,此后持续行动把数字推至76

家门口的海风还是那股味,可对岸的担心却在加深——美国缉毒署近年报告显示,委内瑞拉并非流入美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地,这句话被不少拉美学者一次次引用

如果涉毒证据拿不出来,把船直接打沉,就更像是把法律程序换成了炮口

委内瑞拉这边的反应也不软

11月11日,委国防部宣布“大规模”全国军事部署,陆军、海军、空军、河运、导弹部队和民兵悉数入列,电视台同步播放多地军官讲话的画面

画面里有人说“全国动员”,有人提到“捍卫海疆”,但也有老记者提醒我,委方这类高调发布并不意味着地面立刻出现超大规模的实际调动,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信号

更扎心的是,姿态背后仍是焦虑:对岸舰机逼近、船只被击沉、生计受扰,人心怎么稳?

俄罗斯的声音则把舞台拉宽

俄外长拉夫罗夫在电视讲话中直言,美方“以缉毒为由”摧毁船只,既无审判、无调查,也未向任何方面出示事实依据

他还加了一句——“通常来说,那些自认为凌驾法律之上的国家,行事风格就是如此”

我承认,这话刺耳,但在历史里不孤单

阿根廷学者帕特里西奥·朱斯托的观点是:美军攻击船只缺乏确凿涉毒证据,真实目的在推动政权更迭,这样的做法既违反美国宪法也违反国际法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也指出,美军不遵循拘捕与举证流程、直接动用致命武力,是滥用武力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更提醒:如果介入委内瑞拉,会把哥伦比亚拖入冲突,这代价不是一句口号能消化的

区域的连锁反应已出现

10月27日,马杜罗宣布暂停推进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天然气合作协议,理由是特多支持美国在加勒比的“缉毒”行动

特多总理则放话不会屈从“要挟”,他的民众还在美国大使馆外示威反对军事部署

与此同时,巴西、古巴等多国公开谴责美方行动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外媒称,截至11月2日的美军部署规模,已是自1994年干预海地以来的最大

从能源到安全,合作被撬动,信任被消耗,区域秩序变得更脆

下一步会不会影响到更广的海运和贸易,大家都在盘算

还有一条敏感线:美国政府承认授权中情局在委内瑞拉开展秘密行动,特朗普也曾暗示可能采取地面打击

这让委内瑞拉对政权被颠覆的担心不再是阴影,而是逼近的现实问题

多位知情者提到,美军南方司令部前司令阿尔文·霍尔西的辞职,或与不认同对委船只“无证据就动手”的做法有关

如果军方内部也有保留意见,说明这个“名义与手段”的裂缝,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窄

那这场局面本质是什么?

我更愿意把它放回历史坐标

1989年入侵巴拿马,表面是“保护侨民”,结果是推翻政府、平民大规模伤亡;

2003年入侵伊拉克,借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后承认找不到,留下的是国家破碎与漫长重建

这些案例并不是为了简单类比,而是提醒我们一个朴素的判断方法:看证据,看流程,看后果

当证据缺位、流程被抛、后果却真实落在生命与秩序上,地缘政治的名义就需要更高的审视标准

站在今日的加勒比海边,细节仍在堆积

美军多次派B-1B、B-52等轰炸机和F-35战斗机抵近委内瑞拉沿海岛屿绕飞,委方则不断宣布挫败“假旗”行动;

俄方强硬谴责,美方强调缉毒目标;

区域国家担忧升级

我在想,哪一句能把现在的困局说透?

也许是这句:“没有透明的证据链,军事行动只会把问题推向不可控”

再具体一点,渔民要活、航线要稳、能源要供、法律要立得住,才算是真正的秩序建设

更现实的影响已经出现:委内瑞拉与特多的天然气合作停滞、加勒比海商业航行风险上升、区域政治紧张加深,国际社会对美国使用武力的质疑声走高

《纽约时报》评论也提到,美军行动的实际目标可能是推翻委内瑞拉现政府,这样的路径“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我不愿意把“灾难”这个词用得太轻,但看着那串死亡数字,还是忍不住问一句——这些人到底为什么死在了海上?

说到底,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缉毒战”,更像一场以安全名义包装的地缘重塑

当事各方都在试探边界:美国把军事部署推高到海地行动后的新峰值,委内瑞拉启动全国动员,俄罗斯释放强硬话语,拉美多国公开反对

未来的关键,不在口号,而在证据的可验证、行动的可追责、沟通的可持续

如果这三点无以为继,紧张只会继续积累,迎面而来的,很可能不是“缓和窗口”,而是更尖锐的碰撞

我愿意把最后的话留给常识:海上执法本该先停船、再调查、后举证;

战争不该拿来替代法律

当加勒比海的风再起时,我们最该盯紧的,是每一次“动武理由”的来源和去向

来源:人生何处不相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