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11刚过,有人忙着拆快递算满减,有人盯着黄金K线图拍大腿,这金疙瘩比直播间的爆款还疯。
双11刚过,有人忙着拆快递算满减,有人盯着黄金K线图拍大腿,这金疙瘩比直播间的爆款还疯。
11月11日现货黄金直接冲破4140美元关口,截至发稿飙到4144.61美元,一周涨超3%,这涨速比坐火箭还夸张。
前一天尾盘更狠,单日暴涨2.85%,创下10月底以来的最高纪录,连期货市场都跟着沸腾,COMEX黄金期货同步涨了2.76%。
本以为这只是金融圈的狂欢,柜台上的金镯子早就给出信号,金价涨幅速度惊人。
周生生金饰一天内每克飙升32元,直逼1308元,老凤祥涨势更猛烈,每克上扬37元至1310元。
看到这样的涨幅速度后,小卞忍不住想要调侃:如果早买一日,是不是就能省出一顿火锅钱?
黄金这波涨势里,最有排面的买家得是各国央行。
中国央行刚发的10月数据显示,黄金储备又加了3万盎司,算下来整整12个月没断过增持,比爸妈存养老金还执着。
放眼全球更夸张,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一摆就清楚,三季度各国央行直接扫货220吨黄金,比二季度多买了近三成,跟去年同期比也涨了10%。
光前三个季度就囤了634吨,虽说比不上前几年的扫货潮,但放在2022年之前,这数据绝对能挤进年度前三。
华尔街圈子里最敢说的瑞·达利欧,这位桥水基金的老板直接放话:黄金要把美债顶下去,成新的无风险资产了。
这话要是搁以前说,保准被当成吹牛,毕竟美债曾是全球央行的定心丸,谁家储备里没点美债都不踏实。
可现在风向彻底反过来,美债成了大家偷偷往外抛的烫手山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硬数据就是证据: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的占比,从一季度末的57.79%跌到二季度末的56.32%,一个季度就掉了1.47个百分点。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得实在,美元这波跌势里有汇率波动的事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家的钱袋子早开始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了。
答案简单到扎心,它现在成了美国搞地缘政治的工具。
以前各国买美债,好比把血汗钱存进全球最安全的金库,图的就是随时能取、稳赚不赔。
可现在呢?冻结他国几千亿外汇储备都成了常规操作,财富安不安全,全看你跟美国是不是铁哥们儿。
把金融当成杀手锏这么玩,换谁不慌?
于是各国央行集体开启资产大搬家,从美债账户里把钱转出来,一股脑塞进黄金保险柜,这波操作堪称一场安静却汹涌的财富大迁徙。
黄金能在众多资产里C位出道,靠的不是金灿灿的颜值,是它的不粘锅体质。
马克思早就在《资本论》里点透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现在这话被演绎得明明白白。
黄金这东西,不生利息也不分股息,但有个无可替代的优点,它不属于任何国家,不受任何央行政策摆弄,更没法被政治力量冻结清零。
在这个信任比钻石还稀缺的时代,这种绝对中立的特质,比啥都金贵。
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圈出了件载入史册的大事:全球央行手里的黄金储备总值,头一回超过了持有的美债规模,这可是近三十年都没见过的新鲜事。
世界黄金协会的另一组数据更惊人,过去三年各国央行每年买黄金都超1000吨,是十年前年均购买量的两倍多。
就算金价飙升至4381美元的历史巅峰,众人购金热情却丝毫无减。
95%的受访央行均计划继续购入,这个比例一举创下六年新高,足见各界对黄金的钟情程度。
也有不少网友好奇,美国债务都突破38万亿美元了,为啥美元体系还没垮?
要知道大厦将倾的苗头已经藏不住了,美元或许还能靠惯性当一阵子交易通用货币,但作为财富保险箱的功能,已经越来越不管用。
世界黄金协会的调查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73%的央行预测,未来五年美元于全球储备中的份额将持续下滑,这一趋势如果真的到来挡也挡不住。
不过这波金价暴涨也不是没争议,申银万国期货就泼了盆冷水:涨得太猛,肯定有人见好就收止盈离场,高位震荡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出现了:当下是否应跟风购入黄金?
这个疑问是许多人戏中非常挂心的问题。
先看两组实打实的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金条金币的消费量涨了24.55%,黄金ETF的增仓量更是同比暴涨164.03%,金饰消费反倒是降了32.5%。
这说明大家买黄金不是为了戴出去炫耀,纯粹是为了避险保值。
专业人士都劝别盲目追高,黄金短期波动堪比过山车,今年就有过一周跌5%的情况,想靠买黄金一夜暴富,纯属拿运气赌风险,大概率要栽跟头。
把格局打开看,这波黄金热本质上是一场全球信任投票。
各国央行用真金白银表明态度:再也不把鸡蛋都放进美元这个篮子里了。
从年初到现在,金价由每克614元攀升至900元以上,涨幅近50%。
这一显著涨势的背后,其实是全球范围内针对单一货币体系所掀起的集体反思潮。
伦敦大学研究员薛子敬的评价很到位,这轮金价上涨不是市场情绪瞎炒,是各国在储备结构上的长期调整,黄金正慢慢变成没有主权信用风险的硬通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点出了一个关键趋势,近15年来,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一直在涨,国际货币体系正朝着多元化方向走。
这就像以前全班同学都用同一种作业本,现在大家都开始试不同牌子,谁也不想被一家供应商卡脖子。
就连日本、英国这些美国的铁杆盟友,虽然还在买美债,只不过买黄金的手也没停过。
说白了就是两手准备,既不想得罪老大哥,又得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谁也不想把身家性命都托付出去。
现在再看瑞·达利欧黄金取代美债的说法,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美债的底气全靠美国政府的信用撑着,黄金的底气,是数千年文明磨出来的。
美国财政赤字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还动不动就用金融手段拿捏别人,信用基础早就被啃得千疮百孔。
反观黄金,不管朝代怎么换、冲突怎么闹,拿在手里就有分量,这种穿越周期的硬实力,正是当下最稀缺的特质。
当然,黄金也不是完美资产。
它无法生息获利,在变现方面也远不如股票便捷。
重要的是在保存时也得非常谨慎,需要时刻防范窃贼侵扰,还得小心防潮,以免受损。
在不确定性激增的当下,它的缺点都成了优点,不跟任何国家绑定,就意味着不会被政治牵连。
不能生息,就意味着不会因为利率波动大幅缩水。
这种反脆弱属性,让它在动荡中成了压舱石。
总之就是看现在黄金这波涨势,表面是价格波动,核心是信任重构。
美国把美债变成武器的那一刻,就注定会失去大家的信任。
黄金凭借谁都不靠的特质,重新站上了储备资产的C位。
短期来看,金价可能会因为获利盘了结出现震荡,但中长期只要美元信用的裂痕还在扩大,黄金的安全牌地位就不会动摇。
小卞觉得,大家也没必要因为金价暴涨焦虑,更不用盲目跟风。
央行买黄金是战略配置,咱们买黄金顶多算资产点缀。把它当成家庭应急储备的一部分可以,想靠这个发大财就得谨慎。
毕竟金融市场里最不变的规律,就是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理性看待才能在风浪里稳住阵脚。
最后提个有意思的点,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论断,在两百多年后依然精准。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当人造的信用符号开始失灵,人类总会回归最本质的价值载体。
这波黄金热潮,或许就是一场迟到的价值回归。
来源:娱妮啵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