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到底谁吃亏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18:33 1

摘要:今年双11,网友们集体破防:"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算便宜两块五","熬夜做攻略,结果买贵了"。曾经的"剁手节"变成"精算大赛",狂欢背后,究竟谁在默默吃亏?

今年双11,网友们集体破防:"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算便宜两块五","熬夜做攻略,结果买贵了"。曾经的"剁手节"变成"精算大赛",狂欢背后,究竟谁在默默吃亏?

事实上,消费者、商家以及平台均深陷“囚徒困境”的泥淖。于消费的表象之中,消费者看似在购物行径里达成了开支的节减。然而,实际上却付出了极为宝贵的时间成本,且更有极大可能深陷“先涨后降”这类精心设计的营销套路之中。有消费者敏锐察觉,某款外套预售价格高达423元,反观现货价格,仅需402元。这般价格倒挂的情形,如今已然演变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常态。行业专家明确指出,李佳琦曾因“79元眉笔”言论引发了一场关于佣金的激烈争议。在其直播间,品牌所支付的佣金率竟高达60% - 80%。这意味着,消费者眼中所谓的优惠,背后实则暗藏着高额的营销成本。

同时,即时零售新模式(如美团闪购)用户增速超传统电商3倍,进一步分流双11流量。商家更难,平台抽成35%-45%,《2025电商平台流量成本报告》显示,中小商家获客成本较2020年上涨300%,中小商家不促销没流量,促销就亏本。而平台看似是这场博弈中的赢家,实则也面临着用户增长滞缓的窘境。据第三方监测机构统计,在2025年双11期间,主流平台的日均活跃用户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3%。

这场游戏里没有真正赢家。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别为凑单买无用商品;商家应专注产品价值,而非低价内卷;平台需优化规则,让优惠更透明。双11不该是"割韭菜",而应回归初心——让消费者得实惠,商家有利润,行业能健康发展。毕竟,信任才是最珍贵的"折扣"。

#双11到底谁吃亏了#

来源:小旭科技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