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就违法!2015年,甘肃村民“嘴馋”往河里倒农药,毒死60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2 18:34 2

摘要:2015年7月的一天,甘肃天水一个小镇子上,村民许某某和夏某某,约了几个老乡,一起跑到村附近的林子里纳凉。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5年7月的一天,甘肃天水一个小镇子上,村民许某某和夏某某,约了几个老乡,一起跑到村附近的林子里纳凉。

这片林子位于一个保护区中,依山傍水,河道里的水清澈见底,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可谁也没想到,两人一时嘴馋,竟闹出了大事。

几人坐在河边吹着风,聊着天,许某某突然对其他人说,这河里到处是杂鱼,要是捞一些回家炸着吃,多香啊。

夏某某听完非常心动,还提出捞鱼太慢,不如直接往河里撒点农药,反正抓着鱼,等回家把鱼内脏清除了,人吃了也不会有什么事。

其他老乡也没反对,觉得只是捞点杂鱼尝尝鲜,算不上啥大事。

下午5点左右,许某某和夏某某跑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一种农药回到河边,把整瓶农药倒进了保护区的河道里。

没过多久,河里的鱼就开始翻着肚皮浮出水面,有小鱼也有大鱼,几人赶紧拿着网兜打捞,捡了不少杂鱼,开开心心回了家。

他们这边吃得美滋滋,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那边却慌了神。

当天傍晚,工作人员巡逻时发现,河道里有不少鱼漂浮着,其中还有一批体型较大、样子特别的鱼,看着状态很不对劲。

这些鱼是保护区专门养殖的,平时精心照料,从没出过这样的问题。

工作人员心里一紧,赶紧组织人手,把这些异常的鱼打捞上来,足足有60条,连夜进行救治。

可不管大家怎么努力,这些鱼的情况还是越来越糟,到了第二天,60条鱼全部死亡。

看着眼前的死鱼,工作人员又心疼又气愤,立刻报了警,警方很快介入调查,在河道水样和死鱼体内,都检测出了一种农药的成分。

线索很快指向了许某某、夏某某和一起捞鱼的老乡们。

«——【·天网恢恢·】——»

面对民警的询问,几人也没隐瞒,说出了自己毒鱼的经过,还以为只是捞了点杂鱼,顶多赔点钱就行。

可他们不知道,自己毒死的根本不是普通杂鱼,而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稀罕物,1条就够违法的,更别说一下子毒死60条。

经过专业机构鉴定,这60条死亡的鱼,全是大鲵,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娃娃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

这个结果让许某某和夏某某彻底傻了眼,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时嘴馋,竟然闯了这么大的祸。

案发后,许某某、夏某某和其他一起参与的村民,心里又悔又怕,各自拿出5000元赔偿了保护区的经济损失,希望能减轻责任。

可法律面前没有“不知情”的借口,2016年,当地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审理。

法院认定,许某某和夏某某早就知道这地方是受严格保护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他俩就为了捞几条鱼解解馋,居然往河里倒农药,结果把 60 条大鲵都给毒没了。

这种行为已经够得上犯罪了,而且两人在这件事里作用相当,谁也脱不了干系,都得承担法律责任。

到头来法院给俩人判了两年刑,这结果也给大伙儿提了个醒:保护野生动物,一点侥幸都不能有,谁要是敢心存侥幸,迟早得受法律制裁!

«——【·娃娃鱼·】——»

说到这里,就该好好给大家科普下娃娃鱼。

娃娃鱼的学名叫大鲵,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之所以叫“娃娃鱼”,是因为它的叫声特别像婴儿哭。

娃娃鱼的体型很特别,身体扁扁的、长长的,一般能长到1米上下,大的甚至能超2米,体重能有几十公斤,那体量可不是盖的。

它的皮肤很光滑,没有鳞片,颜色大多是棕褐色或暗黑色,身上还带着不规则的深色斑点,这样的颜色能帮它在水里或石缝中隐藏自己。

虽然头部宽扁,眼睛很小,嘴巴却特别大,里面长着细密的牙齿,主要靠捕食小鱼、小虾、青蛙等小型水生动物为生。

娃娃鱼可会选住处了,必须是水质干净没杂质、水温凉丝丝的,还得水流湍急的淡水环境,山里的小溪流、小河沟,还有阴凉的岩洞里都合它意。

它们对水质敏感得很,就认干净水,水里只要有污染、变浑浊,都活不下去,怎么都适应不了这种差环境。

咱们国家长江、黄河、珠江这三条大河的部分山区,原本是娃娃鱼的主要老家,可这些年下来,它们的栖息地被破坏,还有人偷偷非法捕捞,野生娃娃鱼的数量越来越稀少了。

而且娃娃鱼的生长周期很长,生长速度也慢,从幼体长大到成年,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且繁殖能力不算强,这也是它们濒危的原因之一。

另外,娃娃鱼的肉质鲜嫩,曾经被很多人觊觎,非法捕捞现象屡禁不止,进一步加剧了种群的减少。

娃娃鱼可不只是生态链里的关键一环,对维持水体稳定作用挺关键,少了它可不行;而且它在科研上的用处还特别大:

它可是活化石级别的古老两栖动物,不管是搞生物进化研究,还是摸清两栖动物的生存习性,它都有重要价值,能给科研帮上大忙。

同时,它的药用价值也被广泛认可,在传统中医药中,娃娃鱼的肉、皮、骨骼都能入药,不过因为是保护动物,现在已经禁止非法捕捞和食用。

«——【·写在最后·】——»

许某某和夏某某这事儿明明白白告诉大伙儿:甭管是野外原生的,还是保护区内养殖的保护动物,都是法律真真切切护着的。

哪怕不是故意去伤,只是无意碰着了,也得负法律责任,跑不了。

笔者写过很多人类伤害野生动植物的案例,读者有时会因为新闻主人公被判刑严重而留下“人不如动物”的感慨;

也写过人类救助野生动植物的报道,也会收到“救这玩意儿有什么意义”的评论,在此我想说——

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人类只是活在这里,而野生动物也不是人类的财产,它们是和我们共享地球家园的邻居。

它们的存活,不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什么,而是因为它们有活着的权利,就像你一样,就像我一样。

它们每一个物种的存在,都在悄悄维系着生态的平衡,可如今,栖息地被挤压、误捕误伤、环境破坏,让许多生灵步步维艰。

这样是不对的,让我们多一份敬畏,少一些干预,让这些珍贵的生命继续自由呼吸,就像你一样,就像我一样。

参考:

中国法院网天水秦州法院《两村民毒鱼解馋 害死娃娃鱼获刑两年》2016-02-15

来源:牧子说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