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迁西 看发展】尹庄乡磨石庵村:老手艺“焕新” 家织布“出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2 18:00 1

摘要: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小村庄,却在高质量党建的激励引领下,依托家织布这一传统技艺,走出了一条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不仅让沉睡多年的老手艺在创新性传承中焕发新生,更让村民的腰包在特色品牌不断“出圈”中越来越鼓…

老手艺“焕新” 家织布“出圈”

在迁西县尹庄乡东部,坐落着一个只有150户、400余口人的小村庄——磨石庵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小村庄,却在高质量党建的激励引领下,依托家织布这一传统技艺,走出了一条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不仅让沉睡多年的老手艺在创新性传承中焕发新生,更让村民的腰包在特色品牌不断“出圈”中越来越鼓。

“没有优势资源,如何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这道题一直萦绕在磨石庵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心头。面对耕地资源贫乏、传统种植业难以为继的困境,村党支部沉下心来,努力在深入挖掘本村发展潜力上不懈求索。经过反复调研,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村里世代传承的手工家织布技艺。

早在清朝年间,磨石庵村的妇女就掌握了这门手艺,织出的布料透气性好、质地扎实。因为家织布产量少,村民大多将其用于自家衣帽等生活用品的制作上,仅有少量零散出售。虽然规模不大,却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我们不能让老手艺埋没,要让它成为村民的‘致富宝’!”村党支部书记高淑飞掷地有声的一番话,点燃了大家发展家织布产业的信心。村党支部将“唤醒家织布技艺、发展特色产业”确立为产业发展新方向,率先打破“自用为主、零散售卖”的传统模式,为“一村一品”建设播下第一粒种子。

方向确定后,村党支部并未急于求成,而是扎实做好前期准备:组织村干部与村内妇女座谈,了解她们的参与意愿与发展顾虑,鼓励她们积极投身家织布产业;带队赴外地考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学习先进管理经验;邀请专家为家织布技艺提升和产业运营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

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村党支部组织40多名“巧媳妇”成立“磨艺乡韵”家织布合作社,成功注册“磨艺·乡韵家织布”商标,并在村内专门设置生产车间和产品展厅,推动家织布产业从“分散零散”走向组织化、规范化。更可喜的是,凭借家织布过硬的品质与独特的文化内涵,合作社与首钢公司签订了定点供应协议,“唐山宴”也主动伸出橄榄枝,邀请“磨艺乡韵”家织布入驻,使其成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曾经“养在深闺”的家织布,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了广阔市场。

家织布产业要持续发展,既要守住“传统技艺”的根脉,也要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磨石庵村的家织布技艺已传承至第四代,至今仍坚持采用100%全棉原料,历经浆洗、打线、走线、过项柱等十几道纯手工工序,确保布料柔软吸汗、品质上乘。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渐力不从心。

为此,村党支部创新推行“支部书记牵头、‘两委’干部负责”管理模式,将家织布的生产标准制定、质量把控、市场销售、产品展示等环节纳入全方位管理体系。村“两委”干部分片联系合作社成员,既指导技艺传承,又协助对接市场,形成“生产有序、销售有路”的良性发展格局。如今,磨石庵村的家织布不仅打响了“磨艺·乡韵”品牌,更让村民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不仅在村内开花,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群众踊跃加入……

从“沉睡的老手艺”到“兴旺的新产业”,磨石庵村以党建为笔,以引领发展的使命为墨、以新时代和美乡村为纸,描绘出了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