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副社长霍小光:没有流量的原创等于白创,缺少原创的流量终会断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2 18:13 1

摘要:“当下,如何让有着94年发展历程、带着最深厚传统的国家通讯社,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形象,谱写新篇章?”11月12日,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主论坛上,新华社副社长霍小光做主题演讲,谈论了他们的思考与实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廖慧文 实习记者 黄家宸 摄影 辜鹏博

“当下,如何让有着94年发展历程、带着最深厚传统的国家通讯社,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形象,谱写新篇章?”11月12日,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主论坛上,新华社副社长霍小光做主题演讲,谈论了他们的思考与实践。

霍小光介绍,新华社是通讯社,传统业务决定了发布思维。然而在融合传播时代,强发布、弱引导、强报道、弱传播、强推送、弱运营的问题便凸显出来。

今年九三阅兵报道中,新华社出图成为全网爆款话题,30个小时位列热搜榜首位,成为了现象级的传播。新华社国家摄影队每次重大报道拍出的照片都很精彩,但为什么这一次能火爆出圈?霍小光揭秘,因为这一次,他们转变了思维方式,与平台和网民密切互动,不仅仅权威发布图片,更为全网提供饱满的情绪价值。

要“新”,从哪里破题?霍小光分享了4个关键词。

一是思想赋魂。社交媒体的无序发展正在影响青年一代的正确客观认知。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在积极赋能新媒体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未解的难题。但信息和数据的规模越是激增,有价值的内容就越是珍贵。全员传播时代,主流媒体仍然拥有不可替代的强势,强在专业,强在正气,强在鲜明的价值底色。要通过自身蝶变,更加系统、深入、有效地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

二是调研赋神。调查研究是新华社记者的传家宝,新华社在深化系统性变革中强调,全面提升采编人员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调查研究能力,使新闻报道从现场观察得来、从田间地头得来,做到直抵现场、直抵真相、直抵本质、直抵人心,在众声喧哗中一锤定音。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媒体,要始终坚持原创供给,没有流量的原创等于白创,而缺少原创的流量也终会断流。

三是技术赋能。信息化浪潮下,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重塑内容生产传播方式,成为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助推器。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的业务新模式,融合生产引擎“采编助手”,建设“全球雷达”舆情态势感知系统。

四是机制赋力。建立起策采编发传“快”的机制、“好”的机制、“新”的机制,强化全球到达覆盖。目前,新华社对1900家海外主流媒体覆盖率已经达到93%,着力形成与中国体量相匹配的中国声音。

来源:湖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