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华为正式宣布,乾崑智驾ADS高阶功能包连续包月首月价格从499元降至299元,优惠幅度接近40%,活动持续至12月31日。这一优惠仅适用于首次订阅用户,每辆车限享一次,后续续费恢复至499元/月。
近日,华为正式宣布,乾崑智驾ADS高阶功能包连续包月首月价格从499元降至299元,优惠幅度接近40%,活动持续至12月31日。这一优惠仅适用于首次订阅用户,每辆车限享一次,后续续费恢复至499元/月。
对于拥有鸿蒙智行、阿维塔等品牌的支持ADS Pro或ADS Max版本的车型的车主来说,这无疑是体验华为高阶智驾功能的良机。
虽然华为对乾崑智驾ADS高阶功能包进行优惠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华为智驾推出限时优惠,首月优惠至299元
华为此次降价策略选择在年末消费旺季推出,活动时间从11月11日持续至12月31日。本次优惠仅针对连续包月首月费用,一次性买断价3.2万元、年卡订阅费4999元/年以及标准月卡720元/月的价格均维持不变。
这一优惠适用于华为乾崑智驾ADS 3的ADS Pro版本和ADS 4的ADS Max版本,系统会在自动续费前48小时通过车机提醒车主,确保用户知晓续费价格,方便用户决定是否继续订阅。
按道理说华为这个优惠措施有利于用户,但一个现象出现了,不少网友对此冷嘲热讽,这让人感到奇怪。
二、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优惠活动引发争议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看似让利消费者的优惠活动,却在社交媒体和汽车论坛上引发了不小争议。本应受到欢迎的降价行为,反而招致了不少批评声音。一些网友直言:华为“吃相难看”,认为智能驾驶功能本应免费提供。还有用户表示:华为想钱想疯了。
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种奇怪的现象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可讲。
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这两点值得思考
华为这次智驾优惠遭人吐槽,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国产新能源品牌大多将智驾作为标配,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等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的智能驾驶软件基本都是随车赠送,不额外收费。而比亚迪更是将高阶智驾系统搭载到了7万元级别的海鸥车型上,奇瑞也宣布在6万元级别的小蚂蚁智驾版上配备智能驾驶功能,这种“智驾平权”的趋势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智能驾驶功能应该是车辆自带的功能。
与行业“免费”潮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选择了与特斯拉类似的付费模式。特斯拉FSD在国内售价6.4万元,而华为ADS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价格为3.2万元。
在业内看来,华为坚持智驾收费的背后,是其对软件盈利长期价值的看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曾直言: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免费的东西,我们很多互联网上的东西看似免费,但实际上那是依托特定的商业模式实现的,通俗来讲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另一个原因是,部分消费者认为鸿蒙智行汽车本身已经存在相对高的溢价,并且这个溢价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华为智驾带来的。现如今华为智驾功能额外收费,这加剧了他们的不满。这些消费者认为,华为通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营销能力,让消费者愿意为性价比较低的鸿蒙智行汽车支付更高价格。他们认为,华为智驾收费相当于“吃完车企,又吃用户”,让消费者承担了双重成本。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买辆车已经花了大几十万,想用个智驾功能还要额外掏钱,总觉得像是买了个‘半成品’,后续还要不断付费解锁,心里不舒服。”
华为则认为自己提供了差异化的价值,华为高管靳玉志曾表示,华为在智驾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从算法迭代到硬件适配,再到后续持续的技术升级和功能维护,都需要成本支撑。而华为支持者认为,华为乾崑智驾提供的“车位到车位2.0”等高级功能,确实能提升驾驶便利性和安全性,理应获得相应回报。
四、我们要理性看待商业选择与消费者自由
在这场争议中,一个常被忽视的基本事实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选择自由。华为提供了一种产品方案,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华为选择收费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商业策略。不同车企在智驾收费问题上的分化,反映了它们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
一些车企将智驾功能作为“引流工具”,通过免费提供来提升整车竞争力;而华为则更看重软件的长期盈利潜力,希望通过收费覆盖研发成本并持续创收。
对于鸿蒙智行用户而言,他们愿意为华为智驾付费,实际上是基于对华为品牌和技术实力的认可。这种认可应当得到尊重,而非嘲讽。
五、写在最后
事实上,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日益复杂,研发成本不断攀升,单纯依靠整车利润补贴软件的模式可能难以持续。从长远看,智能汽车的“软件收费”很可能逐渐成为常态。
其实市场终将会给出最终答案,如果消费者真的无法接受华为的收费模式,他们会用脚投票;反之,如果华为能够持续提供物有所值的智驾体验,争议自然会逐渐平息。在智能汽车发展的这个阶段,多元化的商业探索比统一的收费标准更有利于行业创新。
来源:大斌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