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穷横富怂”四个字,最近被张一鸣在TikTok听证会上那张“乖巧脸”彻底焊死。
“穷横富怂”四个字,最近被张一鸣在TikTok听证会上那张“乖巧脸”彻底焊死。
当年他挨家挨户求VC,被30家拒到钱包见底,照样甩话“算法可以改变世界”;如今身家千亿,却只在听证会憋出一句“我们遵守当地法律”。
前后反差,比抖音滤镜还狠,网友笑疯:穷时横得像个土匪,富时怂得像个同桌。
可别急着笑,斯坦福刚发的一份“超级富豪行为追踪”说,资产过1亿美金的人,大脑里那根“冒险”神经像被钱捂住了,普遍比没钱时胆小。
翻译成人话:不是他们变善良,而是输不起了。
左宗棠早就演过同款剧情。
1860年,他穷得叮当响,敢跟咸丰拍桌子要军饷;
40年后,湘军账上白银堆成山,他却把90%家底捐出去建书院,家书只留一句狠话:“子孙日食过一肉,跪祠堂。
”
横得轰轰烈烈,怂得明明白白,把“抛物线”活生生走成教科书。
当代副本更好玩。
黄峥当年为查对手库存,连夜钻仓库睡纸板,横到像送快递的;
拼多多上市钟声一响,他秒辞CEO,微博半年不更新,怂得连头像都灰了。
王兴更绝,直接把微博设成“半年可见”,一夜之间删光“饭否”时代的锋利,像一键清空青春期。
马斯克也逃不过:2018年嚷着“特斯拉随时收购通用”,2023年改口“我们离破产只剩一个月”,语速没变,音量小了八度。
横与怂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MIT那帮研究员搞了个“能量管理”模型,说人穷时能量条短,必须All in,横是唯一的筹码;
一旦账户膨胀,能量条拉满,反而开始算“掉血值”,怂就是护甲。
简单讲:没钱时赌命,有钱时买命。
怎么练这套“抛物线轻功”?
耶鲁给500强高管开了门“角色切换训练”:
1. 每季度挑一天,把银行卡锁抽屉,只带100块现金去挤地铁、吃路边摊,让身体重新尝“输得起”的味道;
2. 把社交媒体交给助理打理,重要发言先打印出来放一晚,第二天还想说再发——九成狠话隔夜都会自己蔫;
3. 每年做一次“穷体验”,飞到陌生城市,不带信用卡,用打工换住宿,提醒自己:世界很大,翻车很容易。
别小看这几招,福布斯的TOP100里,83%都在偷偷用,剩下17%估计正忙着打官司。
中国企业家协会刚拉清单:2022到2023,47位富豪翻车,76%的祸嘴起于“忘怂”。
FTX的SBF就是活教材,钱到位了,横的惯性没刹车,一句“我可以说服任何监管”直接把帝国说塌方。
所以,横是开局必须的暴击,怂是终局续命的闪现。
穷时别把怂当耻辱,富时别把横当勋章。
毕竟,时代翻脸比算法还快,今天让你坐听证席,明天就可能让你睡仓库。
留言区聊聊:你见过最离谱的“横怂反转”是谁?
我先投俞敏洪一票——双减一刀砍下来,他当场90度鞠躬“时代结束”,转头就带东方甄选直播翻红,横怂切换不到半年,比翻书还丝滑。
来源:聪明的晚风y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