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弥勒可邑村:阿细文化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01 09:23 1

摘要:走进可邑,墙壁上生动的民俗彩绘与悠扬的三弦声扑面而来。作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这里将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阿细跳月 ”“阿细先基”融入日常,通过非遗传习馆、文化广场展演、手作体验等,让游客“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叶子吹奏、大三弦弹唱、刺

▽以下是正文

在弥勒市西三镇

藏着一片“吉祥如意之地”

可邑村

这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

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

近年来

可邑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

百姓富、民族亲的融合发展新路

让民族之花在青山绿水间绚烂绽放

可邑村村民跳起“阿细跳月”

走进可邑,墙壁上生动的民俗彩绘与悠扬的三弦声扑面而来。作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这里将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阿细跳月 ”“阿细先基”融入日常,通过非遗传习馆、文化广场展演、手作体验等,让游客“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叶子吹奏、大三弦弹唱、刺绣技艺等传统不再是静止的展示,而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活态文化,也成为连接各民族情感的重要桥梁。

可邑村 普佳勇 摄

上海游客何女士说:“我从上海来这找云南朋友玩,他们带我来可邑小镇,这里的人好,空气风景也好,蛮有民族文化特色。”


以“非遗+旅游”为引擎,可邑村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村庄以古村落为核心,构建“一轴一核三片区”空间格局,把阿细祭火、婚俗、器乐等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创新推出的“电音火把节”、融入阿细歌舞的“村BA”篮球赛等,既保留了传统神韵,又注入了时代活力,让各民族同胞在古老文化与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可邑村村民跳起“阿细跳月”

西三镇可邑小镇讲解员武晓鸣说:“因为非常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2014年我来到可邑小镇工作,我们每天给游客带来表演的同时,也是在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在可邑小镇,很多民族都生活在一起,大家相互交往、交织、交流、包容。这是一个幸福的村寨。”西三镇可邑村村民卢春云说。

风景秀丽的可邑村

在发展过程中,可邑村不仅实现了物质与精神“双丰收”,而且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基层治理能手、全国劳模曾虎龙等带头人,积极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用通俗语言宣讲政策,传播文明理念,提升村民素质。


全国劳动模范曾虎龙表示:“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投入乡村建设。一方面强抓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聚焦乡村产业升级,引进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再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活力。”

弥勒可邑小镇寨门乐舞迎客人

如今的可邑,既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也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在这里相互滋养,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村民在物质与精神上实现“双丰收”。当文化根脉成为发展源泉,当民族团结融入日常肌理,可邑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真正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吉祥如意之地”。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来源:弥勒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