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中央委员李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01 09:27 1

摘要:李达(1890年10月—1966年8月),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字永锡,号鹤鸣,笔名立达、江春、鹤、胡炎等。中国共产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央委员。1909年到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求学,1912年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入日

李达(1890年10月—1966年8月),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字永锡,号鹤鸣,笔名立达、江春、鹤、胡炎等。中国共产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央委员。1909年到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求学,1912年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18年5月为抗议《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参与组织留日学生罢课回国请愿活动。回国后同邓中夏、许德珩等人共同发动向北京段祺瑞政府示威请愿运动,失败后再赴日本。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后,在《党悟》副刊连续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社会主义政党情况,翻译《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于1920年夏寄上海出版,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920年夏回国,和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理书记,负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具体筹备。在批判各种及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任中共中央局委员、中央局宣传负责人(至1922年7月)。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宣传负责人(至1922年5月)。1921年9月在其寓所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任负责人(至1922年7月)。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革命丛书;担任上海平民女校校长,主编《妇女声》刊物。1922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年11月接受毛泽东邀请,赴湖南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1923年对国共合作问题有不同意见,发生激烈争议而随之离开党组织。此后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1926年6月发表系统论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现代社会学》专著。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和邓初民等创办昆仑书店,参加上海左翼社会科学联盟。历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政治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教育长,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1933年5月受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嘱托去张家口讲学,说服冯玉祥联共抗日。1932年至1937年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等。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1939年任《理论与现实》杂志编委,此后长期在国民党当局监视下困居家乡,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学教授。1949年5月到北平,12月重新加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1952年10月起任武汉大学校长。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12月起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1960年12月至1963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1963年1月起任院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务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任、主席等职。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6年8月24日在武汉逝世。

素材来源:《中共一大到六大代表名录》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