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风送爽、硕果盈枝。10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文联和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文化学者和艺术家齐聚贵州,共同探讨在全球视野下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金风送爽、硕果盈枝。10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文联和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文化学者和艺术家齐聚贵州,共同探讨在全球视野下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开幕。
本届艺术论坛通过主论坛、平行论坛、小组讨论、文化参访等多种形式,围绕文化传承、艺术教育、文化传播、青年创作等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此外,还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多民族文化主题摄影展”、多彩贵州民族特色展示交流等活动。
与会嘉宾。
以艺为桥 共溯文脉
10月29日,以“全球视野下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为主题的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阳开幕。
90多位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与会嘉宾,从不同学科背景和实践领域出发,围绕“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建构”“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文艺表达与国际传播”等话题展开对话。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艺术基因里始终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论坛开幕发言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昭科表示,此次论坛将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传播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谱写两岸暨港澳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在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王吉隆看来,要不断创新和弘扬中华五千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其走向世界、走进人心。
主论坛上,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以“全球化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化表达”为题展开主题演讲。在他看来,在全球化视野下,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需要共同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才能更加宽广。
据了解,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创办于200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在各方携手推动下,论坛广泛吸引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众多艺术家、理论评论家热情参与,以艺为媒、以文聚力,在交流互鉴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这次是首次落地贵州。
与会专家平行论坛研讨。
以文聚力 思想交锋
“文化输出不能只是文化符号的搬运,更需要发言权”“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远征,而是一群人的同行”“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文化多样性及共存互通成为重要议题”……
主论坛后,与会嘉宾分成3个小组,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艺表达”为主题开展平行论坛并进行分组讨论。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艳以内蒙古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通过五大维度阐述铸牢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开放包容的重要意义。
新疆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邹赞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需创新话语体系,强调文化自信是开放包容的平等对话,建议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亚洲比较文学”研究范式。
中华新闻记者协会理事长、中华新闻通讯事业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国美术协会”顾问袁天明则从全球化视角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动力,提出文化传播应注重地方化与文化适配,从单向输出转向互动共创的现实价值。
从主论坛上高屋建瓴的深邃洞见,到平行论坛里思想交锋的热烈研讨,与会嘉宾立足各自视角,建言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建构,探讨全媒体视域下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畅谈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艺表达,为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充分彰显了人文的高度、思想的力度、艺术的深度。
观看屯堡地戏。
文化参访 体验美好
论坛期间,丰富多彩的贵州民族特色展示和交流内容,让与会嘉宾深刻体验了这方山水滋养的多民族文化,及其迸发出的鲜活生命力。
10月30日,与会嘉宾深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天龙屯堡、西江千户苗寨等,感悟贵州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精彩蝶变,近距离触摸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温度,成为论坛最动人的注脚。
站上花江峡谷大桥,30年前曾到访贵州的中国电影家协会海峡两岸电影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徐鹭雄感慨地说,高桥林立、高速通达的交通现状已经成为贵州的发展新优势。
从美食、气候到交通建设、大数据发展,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到“村字号”IP相继出圈,多彩贵州给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看来,“贵州是一个美好且独特的存在,极富吸引力。”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表示,作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贵州积淀了丰富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这里的多民族传统、古老村落、非遗技艺,是中华文化多样性与连续性的生动见证,而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窗口,具有国际化的传播网络与创新平台。两地合作,可谓优势互补。
走进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香港现代水墨画会主席陈成球感到震撼。他评价说,“红飘带”融合科技、视觉艺术、话剧、音效、历史等,是一个创造性的突破,很有启发性。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多民族文化主题摄影展。
“论坛为贵州打开了一扇与世界对话的文化之窗。”贵州省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会嘉宾为贵州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国际传播提供了宝贵思路,为贵州深化跨区域文化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