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11月1日“世界流感日”,是唤醒公众流感防控意识的重要契机。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为一谈,认为“扛一扛就好”,却不知两者在致病原、症状、危害等方面差异显著。理清二者区别,是科学防控、精准应对的前提,更是守护自身与他人健康的关键。
每年的11月1日“世界流感日”,是唤醒公众流感防控意识的重要契机。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为一谈,认为“扛一扛就好”,却不知两者在致病原、症状、危害等方面差异显著。理清二者区别,是科学防控、精准应对的前提,更是守护自身与他人健康的关键。
从致病原来看,两者的“元凶”截然不同。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多种常见病毒引起,病原体种类繁杂且毒性较弱;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最易引发流行)感染所致,病毒变异速度快,传染性更强,容易造成群体传播。
症状表现上,二者的差异更为直观。普通感冒起病较缓,症状多集中在呼吸道局部,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等为主,发热多为低热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微,一般不影响日常活动,病程约3-7天,预后良好。而流感起病急骤,全身症状突出,感染后迅速出现高热(体温常达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畏寒等症状,呼吸道症状反而相对较轻,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病程可达1-2周,恢复周期更长。
在危害程度与易感人群方面,两者的差距尤为明显。普通感冒通常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极少危及生命,对健康人群影响有限。但流感的危险性远超普通感冒,不仅症状更重,还可能诱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重症和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历史上多次流感大流行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传播能力上,普通感冒传染性较弱,多在近距离接触后传播,不易造成大规模扩散;而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等多种途径快速传播,在学校、办公室、家庭等密闭场所极易引发聚集性疫情,传播范围广、扩散速度快。
明确二者区别后,科学应对才更有方向。预防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建议重点人群每年按时接种;日常需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减少人群密集场所停留时间。若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症状严重时需尽早就医,遵医嘱用药。普通感冒虽症状较轻,也需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世界流感日的科普意义,在于帮助公众走出认知误区。分清流感与感冒,既不忽视流感的潜在风险,也不夸大普通感冒的危害,用科学认知指导防护行为,才能做到精准应对、有效防控,共同守护呼吸道健康。
参考文献:《流行性感冒治疗方案》(2025版)
稿件:结核四科
排版:冯宇
一审:温琳琳
二审:李艳秋
三审:邹晓颖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