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农耕“芯”万亩智慧田——解码和县农业的成功之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01 08:08 1

摘要:在皖东大地,马鞍山和县凭借“青山绿水到江沿,土地一半是良田”的优越条件,将“精耕细作、坚韧务实”的农耕文化淬炼成金,成功摘取“中国蔬菜之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菜园子”的桂冠。其成功的秘诀,蕴藏在三大特色鲜明的种植技术体系之中。

在皖东大地,马鞍山和县凭借“青山绿水到江沿,土地一半是良田”的优越条件,将“精耕细作、坚韧务实”的农耕文化淬炼成金,成功摘取“中国蔬菜之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菜园子”的桂冠。其成功的秘诀,蕴藏在三大特色鲜明的种植技术体系之中。

首先,和县构建了强大的蔬菜产业体系。这里并非简单的种植,而是围绕全产业链,向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深度进军。43万亩的种植面积,年产108万吨的蔬果,高达31亿元的产值,占据了全县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这串数字背后,是一个组织严密、高效运转的现代农业帝国。

其次,深厚的精耕细作传统是和县农业的灵魂。当地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秉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将每一寸土地的潜力挖掘到极致。“改田不如换种”的朴素智慧,推动着优质水稻品种覆盖率达87%以上。在精耕细作示范点,小麦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水稻则突破700公斤,传统农艺在这里焕发出惊人的生产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和县将古老智慧与前沿科技的无缝对接。当北斗导航系统驶入田间,一场精准农业的革命便已开启。从整地播种到飞防收获,再到烘干打捆,农业生产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与机械化。这种融合带来了惊人的效益:粮食增产20%,而化肥与农药使用量则分别下降了20%和30%。和县用实践证明,传统农耕的根脉,完全可以嫁接出现代科技的硕果。

来源:花丛中留下美好回忆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