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他的歌是“治愈良药”,《小美满》伴人熬过低谷、《大鱼》陪人入睡;
文|土豆
编辑|黄毅来了
提到周深,他在音乐圈可谓是非常“治愈”的存在。
有人说,他的歌是“治愈良药”,《小美满》伴人熬过低谷、《大鱼》陪人入睡;
有人说,他的嗓音是“心灵共颤”,《浮光》唱遍瑶瑶重山,《光亮》唱尽祖国辉煌;
但却无人知道,这幅被赞为“天使吻过”的嗓子曾是他最想舍弃的器官。
从自我怀疑到成为乐坛焦点,《人民日报》最新专访竟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
而此刻再回头看那英的评价,才明白: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我是从山村走出来的孩子,如今这么多的舞台向我敞开,是我小时候不敢想的。”
周深在《人民日报》专访里的这句话,刚出口就触动了无数人。
谁都想不到,如今站上万人场馆开唱的他,童年竟自卑到不敢在人前开口说话?
1992年,周深出生在湖南邵阳的偏远山村。
和无数村里的孩子一样,他自小就跟着姐姐留守老家,直到小学三年级才随父母搬到贵阳。
可10岁本该活泼的年纪,他却因一件事陷入了无尽自卑中:
小时候的他,因为声音干净清亮被成功选入学校合唱团。
这本是好事,怎料,却是他童年阴影的开端。
同为变声期,他却声音“细软”,再加上个子瘦小。
正因为如此,“娘娘腔”这三个字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童年。
整整三年初中,他没在任何人面前唱过一首歌。
但谁能想到,改变他人生的第一个“舞台”,竟还是藏在高中校园里?
2007年贵阳六中校园歌手大赛上,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没想到一举拿下冠军。
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声音不是“异类”,而是能被喜欢的“礼物”。
但是,这份冠军的底气没撑多久。
2010年,他以“卡布叻”为网名在网络平台唱歌,凭借独特嗓音圈了一批粉。
可当他尝试露脸直播后,“男声女嗓太诡异”“一看到是个男生唱的,立马删掉”的恶评如潮水般涌来,刚燃起的音乐火苗又被浇灭。
小时候因声音被孤立、长大后因声音遭网暴,换作别人早被磨垮,可周深偏要和命运死磕。
哪怕家人反对、硬要“弃医从乐”,哪怕断了资助、得了声带小结。
但他始终也没真正放下唱歌。
仿佛命运也被他 “死磕到底” 的劲儿打动。
2014 年,命运突然朝他砸来了最关键的一次转机。
“你的汗水洒在哪里,你的舞台就在哪里。”
周深后来在专访里说的这句话,恰是他逐梦路的最好诠释。
这一年夏天,21岁的他站在《中国好声音第三季》舞台上。
前奏响起,一曲《欢颜》的空灵唱腔刚落,那英、齐秦、杨坤的转身按钮就接连亮起。
那英一句“你比女生唱得还美”,让他顺利加入那英战队
彼时的他,是被导师认可、被观众期待的“潜力新人”。
甚至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他乐坛地位的“起点跳板”。
谁能想到,命运的考验从没暂停。
这份“被看好”的处境没维持多久,就迎来了第一次淘汰:
在那英组16进4淘汰赛上,周深与李维合唱的《贝加尔湖畔》惊艳全场,台下满是喊他名字的欢呼声。
但可那英最终红着眼眶说出“对不起周深,我更喜欢李维”,将他淘汰出局。
这一幕让无数观众震惊又惋惜,他从“被寄予厚望的选手”,又再一次“不被选择”。
殊不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场淘汰从不是终点,反而成了他“破圈”的开端。
区别于其他淘汰选手的“昙花一现”,他的名字没有随比赛结束而被遗忘。
2016年《大鱼》问世,直接让他从“被淘汰的选手”,而是“优质嗓音”的代名词。
他还凭尾声的美声哼唱打开国际认知,连乌克兰声乐老师都感慨“这是中国音乐的样子”。
此后的他是更厉害 ,5 年里 4 次登上春晚,地位还在接着往上走!
唱《灯火里的中国》火遍大街小巷,直接成了 “正能量歌手” 的代表;
到了《光亮》他是把戏腔和流行混在一起,又玩出了新花样。
有些人,随便录段歌发上网就能算“互联网歌手”;
有些歌,全是口水次,根本没内涵却播放量破亿。
如今,歌手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
但就在这么多“歌手”里,《人民日报》专门找周深做专访,这事儿本身真的不一般。
可人民日报不仅一句没夸他唱得好,反而还真正揭开了他的真实地位:
他从来不是跟着潮流跑、靠短期热度撑着的普通歌手,而是在乐坛里“独特”的存在。
就像之前福州那场演唱会,他对着台下问“你们来自哪里”,观众齐声喊出“中国台湾”。
这段互动直接冲上热搜,全网都在转发讨论。
这哪是一般歌手能有的国民度?分明是走到哪儿都能引发集体共鸣的实力唱将。
更难得的是,他的歌里藏着别人没有的“中国味”。
他曾在采访里说,读书时给乌克兰的老师放《大鱼》,老师听完忍不住感慨:
“这真的是你们中国音乐的样子?”。
其实《大鱼》尾声那段哼唱,虽然掺了美声技巧,但咬字、旋律全是地道的中国风格。
他那时候就想通了:“不一样才真的有魅力”。
不追求人云亦云,而是把自己的文化特色唱足,比一味迎合潮流强太多。
他还说“中国风”从来不是简单叠元素,不是加个琵琶、古筝就完事儿,得融得自然不生硬。
就像《光亮》里那段戏腔,加得就像水墨画里的泼墨,轻轻一笔,就能把人拉进故宫的意境里。
现在黑人说唱、韩国 Kpop、欧美摇滚都在乐坛占着一席之地。
可周深的歌偏有不一样的分量:
不光能抚慰人心,更装着咱们自己的文化底气,这正是他最独特的价值。
而这份独特,早有人提前看透。
当年的采访中舞台上,那英这个直肠子就直接说:
“周深的声音,真的谁也比不了”。
如今再回头看,那英的话简直成了精准的预言。
从深山到国际;
从“不被选择”到“无可替代”;
从曾让自己困扰的嗓音,变成了传递文化底气的载体。
说到底,周深的真实处境从不是“流量歌手”,而是靠“中国味”站稳脚跟的音乐人。
在多元曲风夹击下,他守住了自己的 “中国根”,让歌声成了文化的载体。
这份地位,不仅是十年坚持熬出的、无人能及的乐坛分量。
资料参考:
人民日报|对话周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