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表彰499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四位学者获颁学术贡献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01 08:04 1

摘要:“学术贡献奖”的颁发尤其引人关注,本届获此殊荣的四位学者分别是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君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桂世勋教授、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那么,他们有何治学之道?

10月31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召开。大会宣布,经严格公正评选,市委决定对499项优秀成果予以表彰。

“学术贡献奖”的颁发尤其引人关注,本届获此殊荣的四位学者分别是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君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桂世勋教授、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那么,他们有何治学之道?

“立足于中国立场,带着中国现实问题和现实关怀来研究西方美学。”朱立元自述在西方美学研究领域,他这一辈子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是跟我的导师蒋孔阳联合主编了《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另一个是我自己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美育思想史》五卷本。”作为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美学有何意义?朱立元表示,通过文明互鉴,一方面对西方美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知识体系,“这是中国学者对西方美学,更准确地说,是对世界美学的贡献”。

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刘君德致力于冷门学科的研究,创立了“行政区经济”理论观点,派生出“行政区—社区”结构理论,这些理论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地理新学科(政区地理)建设、行政区划改革实践和现代城市基层治理等的重要基石之一。从青年时代就身体力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刘君德,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地理学家应该有种精神,那就是地理精神。什么是地理精神?吃苦耐劳、迈开双腿,接触世界、走向世界,然后通过观察、考察发现问题,上升到理论再进行研究。这是我一生从事政区地理研究的门道。”

长期致力于人口学、老龄化研究的桂世勋至今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学校数学系的几位老师合作研究,对上海户籍人口发展作预测,发现未来上海人口老龄化速度和水平会比较严重。现在国家已经把积极应对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他看来,人口学者要有前瞻的眼光、敏锐的观察,更要有“自以为非”的勇气,要敢于面对质疑,不断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修正,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关键理论支持。

葛剑雄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及中国人口史的研究工作。作为学者,他十分重视社科普及。“我从一开始就定下目标,我的所有研究要向两个层面进行普及:一是我自己专业之外的学术界,二是社会公众。”他发现用好新媒体传播十分重要,“我的学术专著一般发行量不会超过1万册,普及类的书最高达到20多万册,但是在微博、B站等平台的访问量有几百万,有的甚至达到上千万”。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他坚信“未来引领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的是人文,是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我们的信仰”。(记者 王珍)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