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路灯,照见小镇“数字脉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01 07:41 1

摘要:“昨晚7点多上报,今早就亮了。”搁以前,陈晓强想也不敢想,这种事儿得打12345,或者特意跑趟村委会反映,麻烦不说,等上好几天也是常事,“现在有了‘乌镇管家’小程序,从报修到点亮,不到12个小时。”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吕 同

通讯员 费玉婷 车宁晖

10月28日 周二 晴

晨雾如纱,轻覆着横港村的黛瓦与小河。我走在种瓜桥附近,昨夜还不亮的那盏路灯,此刻正漾出暖黄色的光晕,在薄雾中静静亮着。

桥头晨练的陈晓强仰头望着灯,眼里有笑。他掏出手机,屏幕上“事件已处理”的推送格外清晰。

“昨晚7点多上报,今早就亮了。”搁以前,陈晓强想也不敢想,这种事儿得打12345,或者特意跑趟村委会反映,麻烦不说,等上好几天也是常事,“现在有了‘乌镇管家’小程序,从报修到点亮,不到12个小时。”

这盏灯,也点亮了我的好奇。带着好奇,我走进了“乌镇管家”小程序的运营地点——乌镇镇综治中心。

来到综合一体化驾驶舱内,我仿佛置身于这座古镇的“数字心脏”里。巨幅电子屏上的地图光点明灭,而这些每一个闪烁的光标背后,都连着一个真实的“管家”,他们散落在古镇的街巷阡陌内,共同编织成一张看不见却无比坚韧的治理网络。

负责人王越轻点屏幕,一个任务被派发出去,“今年初以来,这张网已处理了7500多件民生小事。”这张集成全域信息的地图,成了每位管家的“数字向导”。从飞线充电到加装电梯,从路灯失明到管道疏通,平均办理时间缩短60%,全年服务居民3.4万人次。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前夕,一群戴红袖章的“乌镇管家”走上街头,那是数字治理最初的星火。

得益于峰会带来的数字化种子,小程序破土而生。从最初的“四清四报”,到如今整合了“乌镇管家”、网格上报、AI巡查等几乎所有社会治理事项,平台打通了全镇50多个村社与部门。如今,4562名“乌镇管家”平均每人包联7户26人,将治理的根系深深扎进水乡的每一个角落。

走出综治中心,夕阳正为石板路镀上金边。巷弄里飘来饭菜香,桥头传来老人的谈笑声,孩童追逐跑过——那盏路灯的光,此刻已融进这温暖的人间烟火里。它不只是一盏灯,更是一座“有温度的数字灯塔”。它照亮夜归人的路,也点亮百姓生活中每一个被看见、被回应、被温暖的瞬间。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给人们带来的,或许就是这样的感受——不声张,不遥远,只是安静地,为一盏灯赋能,为一座城守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