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班路上刷到一条朋友圈:同学阿明发了张深夜加班的照片,配文 “努力了 5 年,还是没摸到成功的边”。阿明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毕业后在大城市打拼,每天工作 12 小时,省吃俭用想攒钱创业,可最后不仅没做成,还因为过度劳累住了院。
是出身、资源、机遇等多重现实因素
下班路上刷到一条朋友圈:同学阿明发了张深夜加班的照片,配文 “努力了 5 年,还是没摸到成功的边”。阿明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毕业后在大城市打拼,每天工作 12 小时,省吃俭用想攒钱创业,可最后不仅没做成,还因为过度劳累住了院。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普通人太多了:他们勤恳、踏实,愿意为了目标拼尽全力,可成功却像隔着一层玻璃 —— 看得见,摸不着。
先天资源差距,让努力性价比太低
成功离不开金钱、人脉、试错成本的加持,这些普通人稀缺的东西,却是别人的起跑线,这种先天差距,让普通人的努力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普通人创业,往往要掏空积蓄、借遍亲友凑启动资金,一旦失败就背上巨债。我表哥投光 10 万积蓄、贷款 20 万开餐馆,半年倒闭后,只能重新进厂,再也不敢提创业;而家境优渥者,失败有父母兜底,能多次试错,甚至靠金钱堆出成功。人脉差距更明显:普通人找工作、谈合作,要投百份简历、跑无数次,还可能被拒;有人靠父母关系,刚毕业就进大厂核心岗,一个电话就能对接行业大佬。
试错成本也天差地别:普通人不敢轻易辞职,要养家、还房贷,失业就陷困境;家境好的人能安心考研、创业摸索,不用为生存妥协。普通人的努力,先得用来 “活下去”,而非 “变得更好”。
优质资源被垄断,难碰核心机会
起点差距是先天不足,机遇稀缺则是后天困境。优质资源越来越集中,普通人想抓 “改变命运的机会”,难如登天。
教育资源垄断先拉开差距:一线城市孩子有双语幼儿园、优质师资,农村孩子可能连像样课本都没有,英语只能自学,高考天然吃亏。而企业招聘常筛掉双非院校简历,名校生还能通过选调生等渠道跳过竞争,普通人再努力,也难跨学历门槛。
行业壁垒同样固化:金融、互联网等高薪行业,多有 “内部推荐”“圈子门槛”,普通人即便能力过硬,也难挤进去。我同学专业顶尖,投 3 次大厂产品岗无果,而有人靠内推或关系,轻松拿到机会。
更无奈的是风口难抓:直播带货等风口来临时,成功主播有 MCN 包装、供应链支持,普通人没流量没货源,只能错过。普通人的努力常是 “盲目付出”,而成功者能顺势而为,只因他们能接触风口信息、手握资源
生存压力耗尽心力,难深耕成长
普通人最难的是 “没精力”—— 大部分时间被柴米油盐、重复工作消耗,根本没心思深耕自己,而成功恰恰需要长期积累。
生存压力先耗光心力:普通人毕业后要扛房租、房贷、生活费,阿明每月房租 2500,工资刚够糊口,只能靠加班赚加班费,下班累到不想动,别说学习新技能,连好好休息都难。
很多普通人的工作是 “重复劳动”,工厂工人、外卖骑手等,靠卖时间赚辛苦钱,没机会提升自己。邻居大叔在工厂重复劳动 20 年,年纪大了被辞退,只能做保安,失去改变的勇气。
家庭责任更捆绑手脚:普通人到年纪要赡养父母、养育孩子,阿明想辞职创业,一想到 “失败后家人怎么办” 就放弃;不少女性婚后要照顾家庭、带孩子,根本没精力拼事业,被琐事困住。
这种内耗让普通人陷入 “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的循环,难有翻盘机会。
普通人难成功,不是 “不努力”,是 “太难了”
总有人用 “寒门出贵子” 证明 “努力就能成功”,却忘了那是千万人中的幸运儿。对大多数普通人,起点不公、机遇稀缺、精力内耗这三道坎,每一道都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但这不代表普通人注定失败。成功的定义不止一种:照顾好父母、养育好孩子、让生活越来越好,就是属于自己的成功。普通人的努力,或许难 “改变命运”,但能 “不被命运打败”。
不妨从小事做起:用碎片时间学技能、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管理好精力。就算成不了顶尖成功者,也能让生活更从容有底气。
这个世界虽不公平,但普通人的努力,从来都有意义。
来源:流光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