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少的清乾隆「东方朔偷桃」缂丝 | 保利厦门2025春拍佳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09:57 1

摘要:此幅乾隆御制缂丝,以东方朔偷桃典故入画,寸缂寸金织就仙家逸趣。画中东方子踏云携枝,眉目传狡黠之态,蟠桃灼灼含露,枝叶层叠隐现织锦乾坤。缂丝如笔,写神话之趣,尽显康乾缂丝「通经断纬」之绝技。

缂丝相较于瓷器玉器类藏品,上拍件数和市场流通量是较少的。

一件整体状态完好的,流传有序的缂丝之物实属难求。

天工巧织云霞色,蟠桃一窃寿千春。

此幅乾隆御制缂丝,以东方朔偷桃典故入画,寸缂寸金织就仙家逸趣。画中东方子踏云携枝,眉目传狡黠之态,蟠桃灼灼含露,枝叶层叠隐现织锦乾坤。缂丝如笔,写神话之趣,尽显康乾缂丝「通经断纬」之绝技。

本次保利厦门春拍【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奉此乾隆御制缂丝重器,以经纬织就的汉唐仙话,邀君共鉴三百年丝上春秋。

lot 937

清乾隆• 「东方朔偷桃」缂丝

尺寸:165 cm.Long; 83.5cm.Wide

RMB: 800,000-1,500,000

备注:

1、戴润斋旧藏;

2、纽约佳士得,2008年9月17日,「戴萍英基金会重要中国艺术品珍藏」专场 ,Lot.243;

3、中贸圣佳,2009年10月19日,Lot.1996

中贸圣佳,2009年10月19日,Lot.1996

著录:《至繁至简,雍乾美学展览》2024年,页204-205

此幅为图轴式,以丝质为地。画面缂织东方朔偷桃图,峭壁上的桃树硕果累累,东方朔手持桃枝,肩扛三颗蟠桃,一边奔走、一边回头偷看,动作小心谨慎,神情生动。

缂丝画面设计采用了填色、勾线、二色互相参差换彩等方法,发挥了缂丝制作工艺的特点。于浅米色地上,以石青、宝蓝、浅蓝、月白为主色,稍配水粉、瓦灰,色调配置合宜,素净雅致。整幅作品构图简练,主题突出,配色和谐,层次分明,具有超凡脱俗、清旷雅逸之意境。

缂工精细,全幅无一处着笔,物象的形态把握准确,生动传神,为缂丝艺术之杰作。

乾隆盛世,国富民强,经济高度发展,缂丝技术达到历史的顶峰。缂丝书画在乾隆朝繁盛一时,其中一批缂丝乾隆帝御制诗文作品,以其高超精湛的缂织技艺和非同寻常的历史价值而独具特色,代表了清代缂丝艺术的高度发展水准。

在朱启钤《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著录有清代宫廷藏乾隆时期缂丝法书116件,其中缂丝乾隆帝御笔的法书有88件。正是由于乾隆皇帝的格外钟爱和当时高超的缂丝技艺和生产能力,才能产生本件缂丝“东方朔偷桃”图轴。《东方朔偷桃图》,是以宋代绘画为稿本的精品,故事富有戏剧性,又有吉庆长寿的含义。

朱启钤《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

缂丝是一种以特殊方法织成的丝线品种,以桑蚕丝为原料,生丝为经线,熟丝染色为纬线。以平纹为基本组织,依靠绕纬换彩而显花的精美丝织物。缂丝的特点是通经回纬,即纬丝非通棱所织,它以本色丝作经线,先将需缂织的纹样描绘在经线上,再以各色彩丝作纬线,用小梭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采用局部回纬织制。

因而在缂丝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的交界处呈现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似刀镂刻状,古人形容其「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称之为“通经断纬”。普通织物在表现花纹时,受技术限制一般都织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规整纹样,而缂丝却能自由变换色彩,擅长表现细致精微的色彩过渡和转折,有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效果。因而特别适宜摹制书画作品,它所表现的物象生动逼真,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缂丝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

此幅缂丝能根据不同的物象,选用适宜的丝线,灵活处理纬丝的松紧,表现画面物象的转侧起伏,缂技极为精巧。

如具有动感的人物仙翁,运用掼缂和勾缂技法进行缂织,精确地捕捉其细部特征和灵动神态,给人以栩栩如生、逼真酷肖的传神之感。

与本品相同品类可见,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元代缂丝《东方朔偷桃图》,收录于《故宫经典:故宫珍宝》,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图版39。该件缂丝作品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缂丝作品中工艺水准最高的一件珍贵文物。

《故宫经典:故宫珍宝》,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图版39

此件《缂丝东方朔偷桃》原为戴萍英基金会收藏。戴张萍英女士1915年生于苏州,1932年与戴福保先生结婚,戴先生在当时已是国内陶瓷、古青铜盉玉雕界的知名鉴藏家和古董商。 「戴萍英基金会」是戴张萍英女士在纽约创办,以竞慈善事业。此基金会致力于扶持在健康民生方面多有建树的机构,并定期拨款资助美国红十字会、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City Meals On Wheels、光明之家以及Sloane-Kettering 纪念医院等。

戴氏伉俪

戴萍英基金会珍藏囊括了不少重要的古代书画、陶瓷和古青铜器,这批瑰宝俱由戴福保先生遗赠,迄今为止鲜有人能一窥其庐山真貌。戴氏伉俪凭着卓绝的学识和眼力,在欧美的中国艺术品鉴藏界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纽约的华人社区精英云集,戴氏伉俪在此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与之往来者尽皆文艺泰斗,如王季迁(艺术家兼收藏家)、林语堂(作家兼学者)、翁万戈(收藏家兼学者)及王方宇(书法家兼收藏家)等,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先说前头,老规矩唠几句,东西有好有更好,出手也要看渠道的性价比,适合自己是最好。能出入手的都是经受市场考验的,藏友们有一颗强大心脏,乐观理智看待收藏市场的波动。

如有相关疑惑或疑问,都可以私信或留言小编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