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九大博物馆携珍品亮相地铁站点 为市民打造“触手可及”的历史文化体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09:31 1

摘要:在西安,乘坐地铁就能看文物展览。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市文物局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雁塔区文物局联合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重磅推出“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活动。西安9大博物馆携百余件藏品,走进地铁七座车站,以“移动的文化长廊”形式,将地

在西安,乘坐地铁就能看文物展览。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市文物局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雁塔区文物局联合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重磅推出“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活动。西安9大博物馆携百余件藏品,走进地铁七座车站,以“移动的文化长廊”形式,将地铁空间打造成可触摸的“流动博物馆”,让市民游客在日常出行中就能开启文化穿越之旅。

七站联动、九馆同台

让文物在地铁里“活”起来

“没想到在西安坐个地铁,竟能穿越千年!”5月18日上午,游客周女士在西安地铁钟楼站J通道停住脚步。发现这里集中展出了好多文物,她惊喜地说:“真是大开眼界!地铁站里就能看到这么多博物馆的馆藏,这真是一场现代交通与古代历史的神奇邂逅。”

作为“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活动的主展厅,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集中呈现了六大博物馆的特色藏品,构建起古今交融的文化矩阵,吸引过往市民游客纷纷驻足。

其中,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以“吉羊万象”为主题,展出商周至明清时期的羊文物精品,解读羊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吉祥寓意;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带来史前化石与矿物晶体,展现秦岭地质演化的亿年沧桑;西安市新梦想影业博物馆以放映机串联电影发展史,重温光影背后的时代记忆;西安市民俗博物馆通过精选馆藏历代铜镜精品,打造流动的历史镜像;西安市城市影像博物馆以老照片、照相机为载体,讲述西安城的变迁脉络;西安博物院精选唐三彩等馆藏重器,再现盛唐长安的繁华气象。

除主展厅外,西安地铁其余6座站点也化身各具风情的文化驿站,可谓一站一主题,解锁文物新叙事。青龙寺站内,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吉羊万象”主题展延续主展厅脉络,重点展示汉代陶羊等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的藏品;在大唐不夜城站,来自西安民俗博物馆的“镜映千年”铜镜展呈现从宋朝到明清的铜镜精品,纹饰工艺与社会风尚交相辉映;寒窑站西安博物院“盛世遗珍”展遴选历代瓷器,折射长安作为国际都市的开放气象;电视塔站西安市新梦想影业博物馆“光影史诗——电影放映机的百年之旅”展出老式放映机,追溯电影工业的技术演进;在东仪路站打造的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文化的一颗明珠”展,以人面鱼纹彩陶盆等仰韶文化遗物,揭秘6000年前半坡先民的生活智慧;行政中心站双展齐放,西安美院美术博物馆“丹青映轨 古韵今风”古画展陈设的明清山水、花鸟画作与现代地铁空间碰撞,演绎传统艺术的当代转译;西安市古陶瓷博物馆“瓷韵千年”瓷器展从明清官窑瓷器,系统呈现中国陶瓷的工艺巅峰。

为市民打造“触手可及”的历史文化体验

“以前要走进博物馆才能看到的文物,现在走在地铁里就可以看到,非常方便。”5月18日当天,小学生郭沫妍跟着妈妈坐着地铁一路打卡了好几个站点,在钟楼站展厅的化石展区前,她久久驻足。

“通勤路上又多了份文化惊喜!”每天需乘坐地铁南北往返通勤的市民王先生,当天也一口气打卡了其中4个站点。他点赞说,这种把文物“搬”进地铁展览的形式非常好,为市民游客打造了“触手可及”的历史文化体验。

“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应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移动课堂。今年我们创新形式激活文化遗产,打破传统博物馆空间限制,将地铁站点转化为‘无围墙的博物馆’,让文物在现代轨道交通空间中‘活’起来。”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物局)副局长陈琳表示,这场“流动的文化盛宴”不仅是国际博物馆日的创新实践,更标志着雁塔区“文旅融合”战略向公共空间的深度延伸。未来,雁塔区将持续探索“博物馆+”的创新模式,希望通过更多的跨界尝试,让更多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历史的温度,激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为西安建设“博物馆之城”注入新动能。

据悉,“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市民可通过地铁各站点导览图获取观展指引。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程静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实习生 郝雨辰一

来源:天赐佛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