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2岁的张大爷患高血压已经5年了,平时按时吃药,血压控制得还算稳定。可就在上个月的一天凌晨,他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额头冷汗直冒,家人赶紧送他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是夜间血压波动过大,差点引发了心梗。
62岁的张大爷患高血压已经5年了,平时按时吃药,血压控制得还算稳定。可就在上个月的一天凌晨,他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额头冷汗直冒,家人赶紧送他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是夜间血压波动过大,差点引发了心梗。
医生仔细询问后发现,张大爷睡前有几个"致命习惯":喜欢吃宵夜、枕头垫得很高、晚上经常憋尿不起夜、睡前还要刷会儿手机……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成了他血压飙升的"帮凶"。
其实,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不知道,夜间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研究显示,清晨4-6点和晚上8-10点是血压的两个高峰期,而夜间血压管理不当,会让心梗、脑梗的风险增加2-3倍。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高血压患者睡觉时到底要注意哪些事?
很多人以为,只要白天按时吃降压药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夜间才是血压管理的"关键战场"。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的一项研究发现,约有6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夜间血压异常的情况。正常人在睡眠时,血压会自然下降10%-20%,这叫"勺型血压"。但很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降反升,或者下降幅度不够,这种"非勺型血压"会让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更危险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夜间血压有问题。白天测血压正常,就以为控制得很好,实际上夜间血压可能已经"失控"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夜间血压升高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白天血压更能预测疾病风险。
那么,哪些睡前习惯会影响血压呢?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晚饭吃得太晚或者睡前吃夜宵,会让消化系统在夜间持续工作,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心脏负担加重。而且食物消化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睡前进食的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平均升高8-12毫米汞柱。
建议晚餐时间控制在睡前3-4小时,晚上7点前吃完最好。如果确实饿了,可以喝点温牛奶或吃几块苏打饼干垫垫,但千万别吃油腻、高盐的食物。
很多中老年人喜欢把枕头垫得很高,觉得这样舒服。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枕头过高会让颈部血管受压,影响大脑供血,反而容易引起血压波动。
合适的枕头高度应该是8-12厘米,大约一个拳头的高度。平躺时,颈部和床面的角度保持在15度左右最理想。如果有颈椎问题,可以选择记忆枕或者颈椎专用枕,既能保护颈椎,又不影响血液循环。
习惯平躺睡觉的人要注意了,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右侧卧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心脏位于左侧,右侧卧能减轻心脏压力,促进血液回流。
但也不是说必须一整夜保持右侧卧,适当变换睡姿是可以的。只要避免长时间左侧卧或者趴着睡就行。趴着睡会压迫心脏和血管,让血压升高,千万要避免。
很多人怕起夜麻烦,憋着尿继续睡。这个习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特别危险。膀胱充盈会刺激交感神经,让血压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有研究发现,憋尿时血压可以升高20-30毫米汞柱,相当于快走或爬楼梯的升压幅度。
更重要的是,憋尿后突然起床排尿,血压会发生剧烈波动,这是夜间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所以有尿意一定要及时起夜,起床时动作要缓慢,先在床边坐一会儿再站起来。
睡前刷手机、看平板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但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刷手机容易让大脑兴奋,交感神经持续活跃,血压自然降不下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超过30分钟的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比不使用的人少5%-8%。建议睡前1小时就把手机放下,可以听听轻音乐、看看纸质书,帮助身心放松。
保持卧室环境舒适室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睡眠和血压。理想的卧室温度是18-22℃,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太高会让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太冷则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另外,卧室要保持安静和黑暗。噪音和光线都会干扰睡眠,让血压难以正常下降。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工具,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有条件的话,睡前开窗通风10-15分钟,让室内空气清新,对睡眠质量也有帮助。
很多人会问,做到这些真的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临床观察发现,坚持良好睡眠习惯2-3个月后,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平均下降6-10毫米汞柱,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白天精神状态也更好了。更重要的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了30%-40%。
67岁的李阿姨就是个典型例子。她患高血压十多年,虽然按时吃药,但血压总是波动不定,经常头晕头痛。后来在医生建议下,她开始注意睡眠细节:晚饭提前到6点半,睡前不看手机,枕头换成了合适的高度,有尿意立刻起夜。
坚持了3个月后,她去医院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医生惊讶地发现,她的夜间血压比之前下降了12毫米汞柱,已经接近正常范围。李阿姨自己也感觉轻松多了,头晕的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大大提高,整个人精神焕发。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改善睡眠习惯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
写在最后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除了按时吃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睡眠占据了我们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好睡眠管理,就等于为血压加了一道"保险"。
从今天开始,不妨对照上面提到的6个要点,看看自己做到了几个。健康,其实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里。如果你也是高血压患者,或者家里有高血压的亲人,赶紧把这些方法分享给他们吧。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血压控制的具体方案也因人而异。如果你在调整睡眠习惯后血压仍然控制不理想,或者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让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千万不要自己盲目调整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注:文中所涉人物化名处理,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公开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联盟
2. 《夜间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年
3. 《睡眠质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中国循环杂志,2019年
4. 《高血压患者睡眠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21年
5.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年
6. 《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影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年
7. 《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年
8. 《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管理策略》,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0年
来源:超超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