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1日,一段录音炸了。不是什么狗血绯闻,也不是明星互撕,而是从《繁花》剧组内部悄悄流出来的“私房话”。
10月31日,一段录音炸了。不是什么狗血绯闻,也不是明星互撕,而是从《繁花》剧组内部悄悄流出来的“私房话”。
王家卫轻描淡写一句:“唐嫣呢,是个很装的人。”还特意交代:“别让她先到,你先暖个场。”
我听完愣了三秒。不是因为“装”这个字多狠,而是那种语气,像在讨论一个角色,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演员。
唐嫣为了这部戏,推掉所有档期,熬了三年,连王家卫自己都说她“演得好”。可背地里,一句“很装”,轻飘飘就给盖了章。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
编剧秦雯聊起《流金岁月》,说刘诗诗粉丝突然集体发难,艾特她和官微,质问“为什么蒋南孙的台词给了朱锁锁?”
她冷笑:“戏都还没杀青,粉丝哪来的剧本?不就是有人放风,拿饭圈当枪使?”
这话一出,我脊背发凉。原来我们以为的“观众反馈”,早被包装成了“资本施压”。
粉丝在前面冲锋,幕后团队在后面操控,编剧夹在中间,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
陈道明被说“爱改台词,但长段记不住”;游本昌老爷子,一句“不是省油的灯”,听着像敬重,细品又像防备。
这些话,或许只是片场随口一提,可一旦被录下来、传出去,就成了悬在头顶的刀。
而放出录音的人,叫“古二”,原名程骏年。
他曾是《繁花》的“前期资料收集员”,这是剧组给的说法。可他自己说:我写了多少重头戏?阿宝的独白、爷叔的台词、玲子的转折……
哪一段不是我熬着夜改出来的?
结果呢?杀青名单上,我连“编剧”俩字都没捞着,只挂了个“前期责任编辑”,连稿费都没结清。
《繁花》剧组当然不认。一纸声明甩出来:你2020年就走了,后面的事跟你没关系。
还说他偷录、加工、侵犯隐私,已经准备走法律程序。
可问题是,一个“资料员”,能接触到王家卫和秦雯的创作密谈?能知道每一场戏的调度安排?如果他真没分量,剧组何必这么大阵仗发声明?
又何必急着封号、删录音,连证据都不让人看?
我认识一个编剧朋友,干了十年,最狠的时候,甲方让他把大结局改七次,最后播出来,片尾字幕连他名字都漏了。
他跟我说:“我们这行,写得再好,也只是工具人。”
古二可能不够完美,用录音维权,确实踩了红线。可你想想,一个身患罕见病、月薪几千的人,拼尽全力写的剧本,最后功劳全归别人,他不靠录音,还能靠什么?
这已经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了。这是整个行业对底层创作者的系统性遗忘。
我们追剧,为角色哭,为情节揪心,可谁在乎那个在出租屋里改剧本、改到凌晨三点的人?
我们追捧“作者电影”,可真正的“作者”,可能连署名权都要靠爆料来争取。
王家卫的镜头很美,可美得再深,也照不进那些躲在幕后的影子。
所以,别再问“录音真不真”了。
真相或许永远藏在剪辑之外。但有一点不会错:当一个创作者,必须用“曝光隐私”来证明自己存在,这个圈子,早就病了。
你觉得古二是疯子,还是英雄?
王家卫是艺术家,还是权力玩家?
来源:抹茶奶盖嚎嚎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