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10月21日),俄罗斯成功试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29日,又成功试射了“末日鱼雷”——“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
匹夫一怒,流血五步!核大国一怒呢?恐怕很多国家要不安了。
上周(10月21日),俄罗斯成功试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29日,又成功试射了“末日鱼雷”——“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
划重点,核动力!武器拥有了核动力,长久运动,随时冲锋,你说怎么防!
天上“海燕”、水中“波塞冬”,俄罗斯这两款战略级武器堪称“末日武器”,密集亮相是为了啥、对准谁?今天的《夜观天下》就来聊一聊。
俄罗斯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独一无二的“末日武器”
我们先看看这两款大杀器。
●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长约10米,重达6吨,可以携带核弹头,采用了核动力,射程近乎无限。21日它试飞了1.4万公里,但俄方说远没达到它的极限。
因为动力过于逆天,所以“海燕”可以持续飞行数天,一直飞在空中犹如“无限期”待命;接到指令后,再轻松绕过敌方反导部署,实施核打击。
俄方声称,现代雷达很难捕捉到它的踪迹,“像幽灵一样”。根本没法拦截,就连美国正在建造的、号称有4层防御的“金穹”反导系统也防不住。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
波塞冬是希腊神话中海神的名字,这款核鱼雷敢于自封海神,威力非同一般。它长度20米,有两个“海燕”那么长;直径1.8米,重100吨,重量超过16个“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它可以携带高达百万吨级当量的小型核弹头,足以摧毁一个航母战斗群或者一个大型海军基地。
就机动速度和潜航深度而言,目前全球还没有任何同类武器能与之匹敌。而且和“海燕”一样,“波塞冬”也没有办法拦截。
俄核动力潜航器“波塞冬”。
这两款武器如此强大,难怪要被称为“末日武器”了。而且,它们都已不是PPT,不是试验型,而是已经投入量产,“海燕”计划2027年列装服役,“波塞冬”恐怕也为时不远。
战略意图:多重信号传递
俄罗斯此时高调宣布这两款“末日武器”,除了和研制进度有关,也有战略方面的考量:
一、向美西方传递信号
这两款武器试射的时机很微妙,恰好是北约举行大规模核演习(10月13日至22日)的当口,同时美国也正在加强构建“金穹”反导体系。
分析认为,俄罗斯通过展示这两款武器,意在表明:不管是北约的军事威慑和海上封锁也好,美国的反导围堵也罢,都不会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威慑能力。
二、为核军控谈判增加筹码
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26年就要到期了,这是两国间目前仅存的双边核军控协议。到期了怎么办?根据公开报道分析,俄罗斯方面还是希望能和美国就这个问题开启新一轮的谈判。而新武器的测试,可以促使美方坐到对话桌前来,同时也能为俄增加谈判筹码。
三、回应西方及乌克兰
目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看不到尽头。前不久,说好的俄美总统会晤也取消了。美国此前还说要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向俄施压。
此时俄展示新武器,表明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轻易让步。同时,俄方也希望借此促使美乌重回谈判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两款武器成功测试后不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态说,愿意参与美俄乌三方谈判。这显示出新型战略武器对地缘政治的强大影响。
四、军民两用技术的前景
除了军事用途,俄罗斯这两款武器所涉及的技术,还有望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太空计划,比如解决北极能源供应问题和登月计划。俄总统普京透露,“海燕”使用的电子设备“已经在航天项目中使用”了。
美国怎么应对?
对于俄罗斯高调“秀肌肉”,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说,俄罗斯应该致力于结束俄乌冲突,而不是试射导弹。
预计美国后续可能会有两方面动作:
一是加强防空反导能力。尤其是强化对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的防御。
二是发展核力量。美国可能会加速发展下一代巡航导弹,形成战略反制。不过,依美国现在军工制造止步不前的现状,谁知道能发展出新武器还是新PPT。
总的来说,俄罗斯密集展示新型战略武器,是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手段。不过,俄方在测试后向美方通报了有关信息,展示出了希望促成对话的意愿。俄罗斯正以实力为后盾,寻求保持与美国的战略平衡。
川观新闻记者王桃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央广军事、环球网、参考消息、澎湃新闻等
主播:廖文卓
文案:王桃
编辑:曾东平
摄像:李海宁
制作:李海宁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志刚 何涛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