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积极主动作为,深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激活乡村经济,提供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民营经济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深刻内涵,有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
【编者按】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积极主动作为,深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激活乡村经济,提供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民营经济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深刻内涵,有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工商联开设“助企兴村·榜样力量——‘万企兴万村’企业风采”专栏,陆续刊发我市民营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典型事迹。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全市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民企力量!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内蒙古九牧合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圣沣食品集团全资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运转,一只只肉鸭经标准化屠宰、分割、包装,化身真空卤鸭、速冻鸭胸等特色产品,直供绝味、周黑鸭、全聚德等知名企业,搭乘冷链车发往全国 20 多个省市;几十公里外的西桥镇养殖小区,养殖户张春山正通过“圣沣智慧养殖信息系统”查看鸭舍温湿度,企业技术员拎着检测设备穿梭其间,手把手指导疫病防控;孵化中心内,全自动孵化器闪烁着指示灯,即将破壳的鸭苗发出清脆鸣叫。这幅 “车间忙生产、田间兴养殖、农户笑开颜”的图景,正是九牧合自 2019 年落地以来,以“肉鸭全产业链‘九牧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赋能地方发展的生动缩影。
一、实施背景:锚定目标,布局全产业链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被明确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立足全国布局的山东圣沣食品集团,敏锐捕捉到赤峰农牧业发展潜力,于 2019 年斥资设立内蒙古九牧合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肉鸭全产业链发展。项目依托当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政策优势,累计投入超过 6.66 亿元,旨在构建 “种养加销 +循环利用”全产业链,破解传统农业痛点,探索“万企兴万村”联农带农新路径。
二、实施路径:三维发力,筑牢产业根基
(一)强基固本:标准化基地夯实产业底盘。公司紧扣“产业振兴”核心,2020-2023 年累计投资 3.58 亿元,在喀喇沁旗小牛群镇及周边区域建成80万平方米标准化养殖小区,配套自动化喂料、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养殖密度、温控、防疫“三统一”。基地年出栏肉鸭超 5000 万只,既解决农户“散养难、防疫难”问题,又为规模化屠宰提供稳定原料。至此“饲料生产 — 鸭苗孵化 — 规模养殖 — 屠宰加工 — 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正式形成,填补了赤峰市肉鸭产业多项空白。
(二)利益联结:“五统一” 模式绑定农企共赢。针对农户“不敢养、不会养、难卖出”问题,公司创新 “五统一” 合作机制(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技术、统一供药、统一回收),与养殖户签订标准化合同:上苗前 10天签约,农户仅需缴纳少量押金,鸭苗、饲料等前期投入均由企业垫付;企业全程提供拉苗、送料、防疫、抓鸭、粪污处理等服务,费用当场结算;毛鸭回收时按合同价补贴农户,彻底打消农户“没钱不敢干、养好不愁卖”的顾虑。
(三)全面赋能:全流程服务守护农户收益。一是政策与生产全透明。公司将投放回收政策(鸭苗、饲料、运输、回收价格等)全部写入合同,农户可提前核算预期收益;自建冷藏厂配备全程监控直播系统,宰杀过程通过现场追踪或大屏监控实时可视,挂鸭、过磅等关键环节均安装摄像头,实现“从鸭舍到车间”的全流程可追溯,彻底杜绝“压价、克扣”问题。二是养殖服务 “保姆化”。组建 3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实行“驻场指导+线上答疑”模式,养殖户遇到问题 48 小时内必到现场解决;为养殖小区配备免费工作餐、专用休息室及引导员,协助对接宰杀流程;设立 48 小时问题追溯机制,由原料部专项解决宰杀数量、重量争议等问题,让“卖鸭”也有完善售后。此外,企业累计开展免费技术培训 100 余场次,培养了 20 多名懂技术、会管理的 “乡土养殖专家”,为产业持续发展留下 “带不走的队伍”。
三、创新亮点:三大突破引领产业升级
(一)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突破单一屠宰加工模式,打造 “孵化 - 养殖 - 饲料 - 加工 - 熟食 - 羽绒 - 机械 - 电商”八大循环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商业、金融等高端领域,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协同发展”的第三代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蒙东地区肉鸭产业从 “零散养殖”向“集群发展”转型。
(二)智慧养殖科技赋能。建设国内一流技术信息研发中心,推出“圣沣智慧养殖信息系统”“智慧家庭农场信息系统”,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鸭舍环境,自动预警温湿度异常、疫病风险;同时推广微生物无抗养殖技术,实施“千生态家庭农场”工程,实现养殖过程信息化、生态化,企业自主研发的 FCB 无抗鸭技术还获得国家专利。
(三)平台与生态深度融合。构建“餐桌 + 连锁经营 + 龙头企业 + 小区农场 + 农户”的“九牧合智慧产业化模式”,通过数据驱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结合喀喇沁旗 “中国北方中药材之乡” 优势,将牛家营子镇黄芪、党参等中草药融入饲料,研发出 “参芪草本鸭”,产品附加值提升 30% 以上;屠宰产生的鸭血加工为生物蛋白添加剂,鸭粪经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年产能 2.5 万吨),供应周边种植基地,实现“养鸭 — 肥田 — 种粮”的生态循环。
四、实施成效:产业兴农结出丰硕成果
(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项目带动喀喇沁旗肉鸭养殖标准化率从不足 30% 提升至85%,建成 28 个规范化养殖小区,形成 “集中养殖、统一防疫、订单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饲料加工项目投产后,年消化本地玉米等农产品超30万吨,推动 “种植 - 养殖 - 加工” 循环发展。
(二)农户增收成效显著。累计带动养殖农户 2200 余户,户均年增收 12 万元以上;产业链加工环节安置就业 3000 人,月均工资 4500 元,间接带动饲料运输、包装印刷等关联产业就业超 5000 人。
(三)县域经济活力迸发。通过 “九牧合模式”复制推广,喀喇沁旗肉鸭产业年产值 2023 年突破 27 亿元,占全旗农业总产值比重从15% 提升至35%,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九牧合也成长为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赤峰市民营企业 50 强,其打造的“蒙鸭”“蒙老鸭”等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喀喇沁旗肉鸭 ”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走进“赤峰好物进北京”展会。
五、经验启示:四大要素照亮兴农之路
龙头企业引领是关键:九牧合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有效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利益共享机制是核心:“五统一”模式与透明化流程,将农户收益与企业效益深度绑定,既保障农户稳定收入,又降低企业原料供应风险,实现 “农企共赢”。 科技与服务赋能是支撑:智慧养殖系统、无抗技术研发、保姆式服务等创新举措,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抗风险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化转型。 政策与市场协同是保障:依托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定位与京蒙帮扶资金支持,企业精准对接绝味、全聚德等市场需求,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万企兴万村”行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从2019 年落地生根到如今枝繁叶茂,九牧合的“小金鸭” 不仅孵化出了15 亿元的特色产业,更孵化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喀喇沁旗肉鸭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 50 亿元,曾经的“两山夹一沟”已变为产业兴旺、农户富裕的“幸福谷”,为赤峰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