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理奶奶的遗物时,我在她那口陪嫁的樟木衣柜最深处,摸到了一个用旧帕子仔细包着的笔记本。那块布是几十年前流行的的确良料子,蓝底上印着细小的白花,边角已经磨得发毛,颜色也褪成了浅灰。我轻轻打开,第一页上的字迹刚映入眼帘,眼泪便不受控制地落了下来。
整理奶奶的遗物时,我在她那口陪嫁的樟木衣柜最深处,摸到了一个用旧帕子仔细包着的笔记本。那块布是几十年前流行的的确良料子,蓝底上印着细小的白花,边角已经磨得发毛,颜色也褪成了浅灰。我轻轻打开,第一页上的字迹刚映入眼帘,眼泪便不受控制地落了下来。
“2005年3月12日,小敏今天只吃了半碗饭。这孩子,是不是学校的饭菜不合胃口?”
“我的宝贝,要好好吃饭。”
那一刻,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我初中住校的第一个周末回家,奶奶特意炖了红烧肉,油亮亮的肥肉在灯光下泛着光。我嫌腻,只扒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把碗收走,背影显得格外安静。原来,她把所有的牵挂都藏进了这本无人知晓的日记里。
我继续翻看,一页又一页,仿佛走进了她用笔尖编织的时光长廊。
“2008年6月7日,小敏明天就要高考了。我炖了天麻鱼头汤,她说有点腥,只喝了两口。夜里听见她在房里咳嗽,心像被手攥着一样疼。”
“2012年9月15日,小敏打电话来说实习太忙,天天吃外卖。这孩子,从小肠胃就弱,怎么能总这么将就呢?”
她的字迹从早年的工整娟秀,渐渐变得颤抖、迟缓,记录的日期也越来越少。我越走越远,去外地上学、工作、恋爱、成家,而她的世界却越来越小,小到只剩下这个本子,和本子里关于我的点点滴滴。那些我早已遗忘的细节——哪天我说菜咸了,哪次我随口说想吃饺子——她都一一记下,像守护珍宝一样珍藏着。
最后一页写于去年冬天,字歪歪斜斜,像是握笔的手已不听使唤:
“小敏说下周回来。得去买只土鸡,好好炖一锅汤,她从小就爱喝这个。再包些饺子让她带走,外面的饺子,哪有奶奶包的香。”
下面还有一行极小的字,墨迹淡了些,却格外用力:
“我的宝贝,要一辈子好好吃饭。”
我抱着笔记本,在弥漫着樟脑味的房间里泣不成声。这些年,我追逐着所谓的梦想与远方,总觉得来日方长,可以慢慢回报她的爱。可她等不及了。她一生没说过什么轰轰烈烈的话,却把全部的深情,都熬进了每一顿饭里。
如今,我也开始学着她的样子,在厨房里慢火炖汤,揉面擀皮。当热气腾腾的香味在屋中弥漫,我忽然懂了——最深沉的爱,从不张扬,它就在那一粥一饭之间,在那一声“记得吃饭”的叮咛里,无声无息,却贯穿一生。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