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化艺术的长河中,样板戏曾占据着独特而又复杂的位置。然而,如今提及样板戏,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却是与一位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她” 紧密相连的画面 ,这也使得样板戏无端遭受了诸多偏见!
在文化艺术的长河中,样板戏曾占据着独特而又复杂的位置。然而,如今提及样板戏,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却是与一位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她” 紧密相连的画面 ,这也使得样板戏无端遭受了诸多偏见!
她在特定历史时期深度介入样板戏的发展,她的种种行为和决策被历史的洪流裹挟,最终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而样板戏,仅仅因为与她的关联,就被一些人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仿佛那些精彩的唱段、生动的表演、深刻的思想内涵都不曾存在过。这种因关键人物的负面形象而否定其相关事物的逻辑,显然是片面而不合理的,就好比因为一位画家品行不端,就否定他所有的画作一样荒谬。当我们尝试拨开笼罩在样板戏上的迷雾,以纯粹的艺术视角去审视它们时,就会发现这些作品在艺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们在音乐、表演等多个领域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样板戏在音乐与配器上的革新,是其艺术创新的重要体现。传统京剧的伴奏主要依赖 “三大件”—— 京胡、京二胡和月琴,这种组合虽然有着独特的韵味,但在表现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板戏则大胆引入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的独特风格 。
在《智取威虎山》中,这种创新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经典的 “打虎上山” 唱段,当杨子荣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策马扬鞭奔赴威虎山时,音乐响起,京胡的高亢明亮与西洋管弦乐器的雄浑厚重交织在一起。京胡那极具穿透力的音色,犹如杨子荣勇往直前的精神,凸显出他的英勇无畏;而西洋乐器则营造出了广阔的林海雪原的氛围,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 。这种中西乐器的巧妙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色彩,还成功描绘出了茫茫林海、冰天雪地的壮丽景象,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打破了传统京剧音乐的边界,为京剧音乐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在表演艺术方面,样板戏同样打破了传统京剧行当的严格区分。传统京剧根据角色的性别、年龄、性格等特点,划分出了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每个行当都有着固定的表演程式和规范。然而,样板戏为了更真实、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不再局限于这些行当的束缚,而是根据人物的性格和情感需求来设计表演 。
以《红灯记》中的李玉和为例,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在表演李玉和时,演员并没有完全按照传统老生行当的表演方式来进行。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时,李玉和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坚定和无畏,这些表演并非来自于某个行当的固定程式,而是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出发,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出李玉和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这种表演方式更加贴近生活,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
样板戏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是多方面且深入的,除了音乐与表演,在舞美设计上也展现出了大胆的突破。传统京剧的舞美较为简洁,多依靠演员的虚拟动作来暗示场景,而样板戏则引入了更为写实的舞美设计 。在《红灯记》中,为了真实展现李玉和家的场景,舞美团队精心打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具和布景。那陈旧却整洁的桌椅、墙上张贴的革命标语,以及昏暗的灯光,都生动地营造出了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氛围 。这种写实的舞美设计,不仅增强了舞台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也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环境背景,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处境和情感。
从剧本创作角度来看,样板戏的剧本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以《沙家浜》为例,“智斗” 一场堪称经典。阿庆嫂、刁德一和胡司令三人之间的对话,表面上是轻松的寒暄,实则充满了机锋和较量。每一句台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人物的性格、立场和目的在这短短的对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阿庆嫂的机智勇敢、刁德一的阴险狡诈、胡司令的愚蠢蛮横,通过精彩的台词和演员的出色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种精心雕琢的剧本创作,使得样板戏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
样板戏承载着一代人的情感与时代记忆,这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样板戏是人们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它们走进了工厂、农村、学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样板戏的旋律和唱词唤起的不仅仅是对艺术的欣赏,更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在农村的晒谷场上,一场《智取威虎山》的演出,能让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们忘却疲惫,沉浸在杨子荣的英雄故事中,感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在工厂的职工礼堂,《海港》的上演,让工人们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建设的紧密联系,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这些情感和记忆,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
即使在今天,样板戏依然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社区的戏曲爱好者们经常聚在一起排练和表演样板戏,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弘扬着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一些地方的文化活动中,样板戏的演出总是能吸引众多观众,现场气氛热烈。一些经典唱段,如《红灯记》中的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中的 “今日痛饮庆功酒” 等,更是被广大群众所熟知和喜爱,在各种场合中被传唱 。这充分表明,样板戏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力量,至今依然能够打动人心,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
在评价样板戏时,我们需要秉持理性的态度,将艺术本身与创作者的个人行为明确区分开来。艺术作品一旦诞生,便具有了独立的生命和价值,它们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特定时代的文化、情感和思想 。
以历史上众多艺术家为例,米开朗基罗的身份在当时饱受争议,却无法掩盖他在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其作品《大卫》成为了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现出了人体的力量与美感,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加索一生情感生活复杂,然而他在绘画风格上的不断创新,开创了立体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他的画作如《格尔尼卡》,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些艺术家的个人生活或许存在争议,但他们的艺术成就却不容置疑,他们的作品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瑰宝 。
同样,样板戏虽然与特定的历史人物和背景相关联,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物的批判,就忽视了样板戏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深入挖掘样板戏在艺术创新、情感共鸣等方面的闪光点,尊重艺术的多元性,让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艺术,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
来源:细看历史三棱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