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嘉靖帝在位时期,嘉靖帝给永乐帝的庙号做了修订:那就是从原先的明太宗,修订成为明成祖。不过,也有部分当代网友好奇:为什么嘉靖帝给永乐帝的庙号没有修订为世祖,而是史无前例的成祖(在中国历史上,以成祖为庙号的,除了明永乐帝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的例子)。
明朝嘉靖帝在位时期,嘉靖帝给永乐帝的庙号做了修订:那就是从原先的明太宗,修订成为明成祖。不过,也有部分当代网友好奇:为什么嘉靖帝给永乐帝的庙号没有修订为世祖,而是史无前例的成祖(在中国历史上,以成祖为庙号的,除了明永乐帝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的例子)。
其实,这也是嘉靖帝无奈的选择。
华夏传统讲究一个宗法制。也就是说,一般情况,藩王的儿子想继承皇位,就得把自己过继给之前驾崩的皇帝。比如东汉的刘秀,即便是等于创立了新的王朝,但是为了考虑宗法制的影响,还是把自己过继给了素未谋面的汉元帝,以汉元帝继子的身份继承汉朝皇位。
不过,这个规矩在明朝出现了变故——当然根本原因在于明朝被视为封建专制的巅峰,所以一切制约在明朝帝王面前都显得失去了约束力。
明朝正德帝驾崩以后,没有儿子。最终朝廷决定拥立藩王朱厚熜做皇帝。按照宗法制,朱厚熜需要把自己过继给弘治帝,然后以弘治帝继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但是朱厚熜表示自己不会过继自己给别人当儿子。最终在一番扯皮之下,朝廷官员让步,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同时考虑追封自己的父亲为明朝皇帝。
不过,在追封之后,朱厚熜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问题:此时的明朝太庙里面,能够得到供奉的皇帝名额也就九个。并且,如果超出这个额度,新牌位的加入,会把一些旧的牌位给顶出去。按照这个原则,朱厚熜生父的牌位搬进去,明太宗(永乐帝)的牌位就会被迁出去。但是,朱厚熜还考虑到:他们这一支明朝宗室能够继位,根本在于朱棣这一系发动叛乱推翻了建文帝。所以不能把朱棣迁出去。
而当时还有个规定:庙号是祖这个的,永远留在太庙。朱厚熜于是决定修订朱棣的庙号,将其从太宗变成祖。
2、明成祖的来历一般来说,庙号是祖的,除了太祖还有高祖、世祖。太祖一般指的是实际上的奠基人,高祖则是实际上称帝的人。比如唐朝的太祖是李虎,但是高祖是李渊。因为李唐的基业是李虎时代给攒下的第一桶金,所以李虎是太祖。但是李渊正式称帝。所以李渊是高祖。
类似的例子还有北齐的太祖是高欢。但是高欢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做皇帝。
明朝的朱元璋,是奠基人,也是实际上称帝的人。所以太祖和高祖是一体的。因此留给朱棣的,也只剩下世祖了。
但是,世祖似乎也不大合适。
原因很简单:世祖一般指的是让天下另起炉灶的人。比如汉的世祖是刘秀:刘秀把没了的大汉朝廷重新给捞了回来。后世还有个清世祖顺治帝。顺治帝在位期间,清实现了“鸟枪换炮”——地盘从东北变成了整个华夏。所以说也算是另起炉灶。
朱棣起来造反那会儿,天下毕竟还在朱家手里,所以世祖这个庙号也不大合适。
于是嘉靖帝别出心裁,搞出来一个成祖的尊号。
3、结语
其实不论是世祖还是成祖,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天下是抢来的。
但是朱棣推翻建文帝的时候,不断散播消息,修订资料,声称朱元璋本来就是要让自己继位,是朱允炆搞阴谋夺了自己的皇位,自己是拨乱反正。自己不是乱臣贼子,朱允炆才是篡位者。但是,嘉靖帝给朱棣送上成祖这个庙号,等于向天下承认:朱棣和他后代的皇位,就是抢来的。
不过,无所谓啦。对于明朝百姓来说,多数人也懒得关心这个。
来源:人文之光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