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2%至28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9%。旗下机器人Optimus的生产线量产时间,推迟到明年年底。
上周,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2%至28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9%。旗下机器人Optimus的生产线量产时间,推迟到明年年底。
最近特斯拉官网发布了大量机器人业务的招聘信息,包括首次招聘生产工程师等职位。这意味着Optimus三代机器人已经定型,正进入量产筹备阶段。
特斯拉T链
特斯拉产业链(简称“T链”)指围绕特斯拉整车及人形机器人Optimus等核心产品构建的供应链体系。
随着特斯拉在智能电动车、Robotaxi、储能、人形机器人等多条技术路线上的加速推进,当前T链已从传统汽车零部件扩展至AI硬件、执行器、传感器、精密传动、轻量化结构件等高壁垒、高成长性领域。
根据2025年10月产业进展,T链可分为两大主线:
1)汽车零部件T链(Model 3/Y/Cybertruck等)
聚焦轻量化、热管理、底盘、内外饰、智能座舱 等。特斯拉强调成本控制+全球产能协同,供应商需具备海外工厂(尤其美国/墨西哥)能力。
2)人形机器人T链(Optimus Gen2/Gen3)
核心环节包括:执行器(关节模组)、丝杠、减速器、灵巧手、传感器、电机、轻量化结构件、PCB 等。量产能力、技术方案匹配度、海外协同能力是进入T链的关键门槛。
Optimus机器人简介
特斯拉对Optimus的定位,是一款多功能通用人形机器人。
马斯克希望它能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场景局限,构建“工业-服务-家庭”的全场景适配能力。
短期聚焦制造业刚需,承担电池分拣、零部件搬运等重复性工作,中期向家庭服务渗透,实现烹饪、护理等复杂任务,长期目标成为“人类通用助手”。
Optimus产业链的价值,不仅在于短期的订单红利,更在于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塑。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后的下一代颠覆性终端,单机售价如果控制在2万美元,全球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产业链总价值轻松突破万亿。
支撑这一愿景的底层逻辑,是对劳动力结构问题的担忧。全球老龄化加剧和制造业用工成本上升,催生了对通用型机器人的刚性需求。
作为业内的领跑者,特斯拉在汽车领域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正被复制至机器人赛道,而中国制造业集群正在成为其核心支点。
Optimus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70%,中国国具备强大的规模化制造优势,能加速机器人产业的进步。
特斯拉机器人构造图:
Optimus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产业链核心环节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聚焦高附加值核心环节,包括执行器总成、精密传动、仿生材料等。
中游以制造与集成为核心,涵盖关节模组装配、整机总装及测试认证。
下游侧重场景落地与服务,分为工业自动化、家庭服务、公共服务三大板块,形成“技术-制造-商业化”的完整闭环。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展望:
资料来源:中泰证券
技术迁移方面,汽车的4680电池、FSD芯片、热泵热管理等成熟技术可直接复用,使Optimus研发周期缩短40%,成本下降67%。
特斯拉汽车和机器人在动力设计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制造迁移方面,一体化压铸技术从汽车车身延伸至机器人结构件,将70个分散零件整合为1个铸件,生产周期从2小时压缩至3分钟。
供应链方面,Optimus可带动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汽车供应商快速切入机器人领域,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Optimus供应链中的占比已超50%。
Optimus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
软件系统
1)AI驱动核心
Optimus机器人采用单一基础模型架构,整合视觉、触觉、音频多模态数据,实现“感知-决策-行动”端到端处理,再集成xAI的Grok模型,强化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实现“边执行任务边响应指令”的复杂协同。
Optiums步态规划算法:
资料来源:Tesla AIDay
2)训练体系
依托Dojo超算构建“模拟-实测”双轮训练体系,虚拟环境可一夜完成数月真实训练量。真实数据来源于特斯拉工厂部署的机器人集群,通过运动捕捉设备记录人类操作细节,形成含10亿级参数的动作数据库。
3)智能协同
Optimus机器人可进行跨设备协同作业,而且Optimus机器人与特斯拉汽车生态深度联动,特斯拉FSD的道路避障数据可优化机器人行走算法,而机器人的工厂操作数据又能反哺自动驾驶的工业场景感知能力,形成“车-机”数据闭环。
核心零部件
1)芯片
自研主芯片:未来的AI6芯片作为Optimus机器人的“心脏”,采用三星2nm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架构,算力密度较前代提升3倍以上,优先部署于Optimus机器人与Dojo超算系统。
算力芯片:是对云端训练与边缘计算的算力支撑。
英伟达H100通过NVLink互联技术,为Dojo超算提供900GB/s的GPU间带宽,支撑Optimus多模态模型的训练任务。
寒武纪的7纳米边缘芯片已进入特斯拉测试阶段,用于Optimus关节力矩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异常检测。
专用芯片:各功能模块的专用芯片,如感知、执行环节。
图像传感器芯片:索尼IMX系列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可实现动态场景下的目标识别,其全局快门技术可消除高速运动时的图像拖影;
执行器芯片:灵巧手关节采用峰岹科技FU6832芯片,支持无框力矩电机的0.01Nm级转矩闭环控制,可实现手指微角度调整(精度 0.1°)。
2)精密传动件
精密传动件是Optimus实现精准动作的核心瓶颈环节,其技术成熟度直接影响机器人整体性能。
减速器:Optimus的减速器以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为主,精度高、传动效率优,单台搭载十余只,保障关节精准高效传动。
RV减速器:主要由双环传动供应。
谐波减速器:由绿的谐波提供,凭借高精密特性适配机器人关节需求,成为保障动作精度的关键组件。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减速器方案:
丝杠:用于灵巧手和关节等部位,实现微角度高精度调整与高负载稳定传动,是执行器精密运动的关键基础件。擎天柱的行星滚柱丝杠,主要由北特科技、五洲新春提供。
3)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是驱动Optimus关节运动的动力核心。
目前国内本土的伺服电机企业的产品已能满足高端应用需求。
鸣志电器的空心杯电机在转矩密度上表现突出,能以更紧凑的体积提供强劲动力;汇川技术的无框力矩电机则具备出色的动态响应能力,可快速适配机器人的实时动作调整。
4)传感器
传感器是Optimus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的核心,当前已形成“力-视觉”双龙头主导的格局。
力感知层面,柯力传感的六维力矩传感器可精准捕捉机器人操作时的力反馈信号;视觉感知层面,奥比中光的3D视觉传感器能为机器人提供立体环境识别能力,二者共同支撑起机器人的“感知大脑”。
特斯拉Optimus传感器分布:
5)执行器
Optimus的执行器占单机成本35%,采用“旋转+线性+灵巧手”模块化设计。
旋转关节:由三花智控独家供应,集成液冷系统使温升控制在15℃以内;线性关节由拓普集团主导,采用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组合,负载能力超500N。
灵巧手:对于Optimus机器人来说,灵巧手不仅要复刻人手“抓、握、捏、拧”的全场景动作,更需在轻量化、高精度、强感知等维度突破瓶颈。
拓普集团作为一级供应商,独家提供灵巧手微型电机与精密传动系统,其执行器总成整合无框力矩电机,定位精度±0.01mm;兆威机电则为灵巧手提供驱动模组,采用全球首创的关节内置动力单元,实现17个主动自由度,指尖可完成0.1毫米精度操作;五洲新春的行星滚柱丝杠通过新剑传动间接供货,支撑手指腱绳传动的高负载需求。
6)电源
特斯拉Optimus的电源环节以4680液态锂电池为核心,宁德时代可为其新产品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方案,能量密度达500Wh/kg,支持单次充电连续运行约10小时。未来特斯拉还计划探索无线充电技术。
材料与基础件
永磁材料:金力永磁是核心供应商;旭升集团镁合金关节壳体复用汽车压铸经验,浙江荣泰轻量化材料占特斯拉采购量的一半以上。
仿生材料:仿生材料成为降本关键,中研股份PEEK树脂纯度99.99%,使关节轴承成本较钛合金大幅降低。
Optimus产业链中游
核心制造环节
Optimus产业链中游核心制造环节采用“部件预装-总成集成-整机测试”三级流程。
在部件预装环节,由鸣志电器、绿的谐波等细分供应商完成核心部件加工,通过标准化接口设计适配后续集成需求。
进入整机总装阶段,进入整机总装阶段,采用Optimus专用精密产线,通过真空夹具与结构胶涂覆技术实现部件无缝对接,全程由自动化机器人完成装配。也可探索Optimus生产与特斯拉汽车的Unboxed工艺的适配模式。
整机测试环节,博杰股份可为Optimus提供IMU姿态传感器测试设备,保障运动轨迹精度,同时结合AI视觉检测技术精准识别装配微小缺陷。
量产规划调整
根据10月23日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披露,马斯克明确下调了Optimus量产时间表,放弃2025年生产目标,将生产线启动时间推迟至2026年底前,原计划的2025年5000台产能因手部设计缺陷等问题已取消。
新的量产规划明确,明年一季度展示Optimus V3量产原型机,年底前启动年化100万台生产线,长期目标推至亿级规模,团队依托汽车领域机电工程与制造经验,同步补充新工程师加速研发。
Optimus产业链下游
核心应用场景
特斯拉对Optimus机器人的规划为:
短期(2025-2027年)以工业场景为主,特斯拉计划2025年部署1万台Optimus于全球电池工厂,承担分拣、质检等任务,替代人工成本超5万美元/年。
中期(2030年)向家庭与公共服务延伸,Gen4版本将实现自主烹饪、医疗护理等功能,并瞄准1.2亿户中高收入家庭,公共服务领域渗透率预计将大幅提升,对应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长期(2035年)计划实现全场景覆盖,成为家庭标配设备。
商业化配套
特斯拉采用“硬件+软件+服务”盈利模式,硬件端通过规模化降本实现1.5-2万美元定价目标,软件端推出技能订阅服务(如工业操作包、家庭服务包),服务端布局运维网络与二手回收体系。
技术配套方面,开放Dojo训练平台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行业专用技能;供应链配套上,建立“材料护照系统”,通过区块链追溯PEEK等核心材料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满足欧盟的碳关税要求。
特斯拉产业链部分重点公司
注:公开资料整理,行业研究分享,勿做投资建议
执行器 / 关节模组(Tier-1总成)
功能:驱动机器人运动,占BOM成本约55%,单机ASP约7–10万元。
技术要求:高扭矩密度、低噪音、高响应、集成化。
重点公司:
拓普集团:关节总成+灵巧手电机+结构件一体化,T链重点公司。
三花智控:执行器核心供应商,深度绑定特斯拉,量产能力最强。
浙江荣泰:执行器件直接对接T链,丝杠+执行器双布局。
丝杠(行星滚柱丝杠,价值量最大)
单机价值超4万元,是线性关节核心部件,杭州新剑(80%+)+舍弗勒(20%) 。
重点公司:
五洲新春:绑定新剑,提供热处理、螺母、粗磨等前道工序。
北特科技:丝杠进展超预期,弹性最大。
嵘泰股份:合资润孚切入T链丝杠,手部/关节双送样。
贝斯特、震裕科技:丝杠技术突破中。
灵巧手(边际变化最大)
Gen3灵巧手自由度提升至20+,电机用量从6个增至17个,T自研为主,但微型传动部件外包。
重点公司:
兆威机电:微型传动龙头,灵巧手微电机/减速箱核心供应商(同时供应Figure AI)。
鸣志电器:空心杯/无刷电机方案。
拓普集团:已获灵巧手电机订单。
浙江荣泰:手部微型丝杠送样头部客户并小批量。
传感器(力觉+触觉为增量核心)
六维力传感器:标配于手腕(2个/台)、脚踝,单价数千元。
触觉传感器(电子皮肤) :渗透率快速提升。
重点公司:
凌云股份:六维力传感器已送样T。
安培龙:力矩/压力传感器已出货,进入T链。
日盈电子:电子皮肤(触觉)核心标的。
柯力传感、汉威科技:力/触觉传感器布局。
减速器(谐波/行星)
当前T主要采用日本HD(哈默纳科),但寻求国产替代。
重点公司:
斯菱股份:通过Tier-1(如拓普)间接供应,谐波减速器量产能力。
双环传动、丰立智能:送样T链,技术验证中。
绿的谐波:行业龙头,T链Tier-2核心。
电机(无框力矩电机)
要求高功率密度、低惯量、轻量化。
重点公司:
信质集团:电机环节核心,与Tier-1合作深入,主业改善。
恒帅股份:已送样T链电机。
峰岹科技:电控芯片龙头,深度绑定Tier-1。
轻量化结构件
铝镁合金壳体、PEEK材料应用(减重+绝缘)。
重点公司:
爱柯迪:金属结构件核心标的,技术扎实,拓展机器人业务。
肇民科技、旭升集团:轻量化部件已定点或送样。
科达利:PEEK谐波轻量化模组,已对接北美T链。
PCB与电子系统
Gen3智能化提升,Dojo/FSD/机器人共用PCB平台。
重点公司:世运电路T链最直接受益PCB供应商,全平台布局。
T链准入关键门槛
量产能力:需支持周产50→3000台的爬坡节奏。
海外工厂:美国/墨西哥产能为必要条件(规避关税)。
技术方案匹配:Gen3设计冻结在即,方案需通过审厂验证。
Tier-1绑定:多数Tier-2通过拓普、三花等间接进入。
来源:火流星上的小金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