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男子在4S店购车,付了全款后,店长说:“车涨价了,想提车得加钱 ”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8:42 1

摘要:河南郑州一男子,在4S店预定了一辆车,付完全款后,店长:“车涨价了,想要得加钱。”男子说:“那我签合同还有什么意义?”

河南郑州一男子,在4S店预定了一辆车,付完全款后,店长:“车涨价了,想要得加钱。”男子说:“那我签合同还有什么意义?”

今天刷到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的一个视频,有一个男子全款买车后被告知车没了,想要还要加钱。

2025年9月,郑州钟先生在某品牌4S店看中一辆车。

和销售员商谈后,以109800元的价格,签订了购车合同,商定在9月22日之前付清全款后方可提车。

9月26日,钟先生将全款打入4S店账户后,到店提车时却被告知“车没了”。

店长的态度很不好,告诉他,如果你还想要这款车,得再加点钱。

钟先生第一反应是,他们会不会把车卖给愿意加钱的人了?

一气之下,钟先生联系了河南电视台的“小莉帮忙”栏目组。

记者贵小莉跟着他再次走进4S店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说法就变了。

一名戴着眼镜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钟先生订的这台车已经被销售了。

贵小莉追问:“为啥签了这个合同,还会出现后续又卖给他人的情况?”

工作人员解释:“这款车型卖得火,好几个销售都在销售这款车。”

钟先生问:“车架号是不是可以调换?”

工作人员说:“车架号不能调换的。”

钟先生继续追问:“那为什么在合同上写上车架号。”

工作人员支吾着解释:“这个写车架号的事……像你这种特殊要求,只要是同款配置的,都没有问题。”

钟先生继续说:“那为什么要签合同呢?合同上为什么要锁定车架号呢?这个车架号的车到底是不是我的。”

工作人员赶忙表示歉意:“这是我们工作流程上的疏忽,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肯定积极协调处理这个问题。”

贵小莉继续追问:“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工作人员说:“第一,看看还有没有符合要求的车,第二,如果没有的话,看怎么和领导沟通这个价格,看怎么让客户满意。

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以后公司会加强管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签了合同不认账”的套路,总会出现在一些个别车行,让人不得不防。

第一借口是“厂家调价”。就像钟先生遇到的情况,4S店把“涨价”的责任推给厂家,其实就是商家玩得一个套路,用低价锁定客户,再加价让客户接受。

如果客户能接受,商家也达到成功销售的目的。如果客户不能接受“调价”,那就让客户再等等,这样客户就被锁定了,他也不能再去看别的车型。

第二借口“车卖给别人了”。就像钟先生请记者去了后,商家才主动承认这台车卖给了别人。客户是“货比三家”,商家也是“货比三客”,价高者得。

如果客户不满意,商家就把钱退给他,再给他点补偿就解决了。如果客户较真,非要这款车,那就是借口“协调”,实则“拖延”,再继续给客户做工作推荐其他的车型。

第三个借口“ “配置变更”。有用户提车时会被商家告知,你选的车型配置没有了,你得选择高配版的,再加几万块钱,甚至还有必须买配套的车配饰等等。

这些都是典型的“强制捆绑”。虽说法规不允许这样做,但是商家还是抱着能宰一个是一个的想法,客户实在不接受,他们会和领导演一出“假申请”“假审批”,满足客户。

一个在汽车行业工作了10年的朋友,私下跟我透露:“这些套路,其实赌得就是客户不想折腾。”

郑州钟先生,无疑是不能接受4S店的涨价的条件,才联系媒体来帮助解决。

在没有找记者之前,商家一直在试探钟先生的底线,看着他能接受多少涨价空间,也可以说,还能从他身上榨取出多少利益。

钟先生是全款购车,估计还价也还得有点狠了,商家利润薄了,才出现了这一乌龙事件。

但这些都不是商家未经协商,就私自将钟先生已定的车,卖给他人的理由。

在视频中有一个细节,钟先生与商家商定的是9月22日前交付全款才能提车,而钟先生是9月26日才交的全款。

不知道合同上是否有体现,交款逾期后,商家是否有权利处理该车。

如果有,那么商家这么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没有,那么商家处理该车时,应当提前与钟先生商议。

很显然,4S店并没有合同当回事,这可能与大多数客户不愿折腾,不愿意走到起诉的环节有关。

这个事情,如果钟先生没有找媒体,我想他的问题也不会解决得很顺利。

商家不断地试探客户的底线和耐力,最终消耗的是自己的信誉,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

当一个消费者被辜负了,他就会告诉身边至少10个朋友,10个朋友再告诉10x10个朋友,商家的诚信地基就会被一点点侵蚀。

我们常说“合同是保护双方权益的盾牌”,如果商家遇到较真的客户,可能真得要得不偿失了。

就像钟先生,可能差得不是加的那点钱,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媒体一曝光,对商家也是有负面影响,为这点事,真得不值得。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作为商家来说,决定销量的从来不是套路和算计,而是客户的信任。

你怎么看这件事?

信息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2025年10月20日发布。

来源:街声巷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