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急刹车!12月起停止缩表,被指“盲判”降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8:40 1

摘要:具体操作包括,对到期国债进行展期以稳定持有量,不再每月减持最多50亿美元国债;同时将所有到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本金,再投资于短期国债。

10月29日美联储会议宣布,将从12月1日起结束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行动。原因是货币市场流动性收紧,银行准备金水平下降。

具体操作包括,对到期国债进行展期以稳定持有量,不再每月减持最多50亿美元国债;同时将所有到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本金,再投资于短期国债。

这一系列操作属于美联储的价格调控手段,能实际降低政府每期支付的利息费用。MBS 的底层资产是房地产,相当于美国购房者支付的部分房贷进入美联储后,会被用来反哺短期国债市场。

但这些资金能否真正 “用之于民”,还要看特朗普政府将短期国债筹集的资金投向何处。若继续投入 AI 建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底层民众的就业压力,因为 AI 和机器人的发展会导致更多裁员。

近期美国就业市场传来坏消息,UPS 计划裁减4.8万个管理和运营岗位,理由是发现降本增效机会;亚马逊也将裁减1.4万个中层管理岗位。美国 AI 发展对白领岗位威胁更大,而东方 AI 则更多影响蓝领就业。

相比之下,中国第三产业能吸纳部分就业,且涵盖行业广泛,并非只有服务员,还包括文化产业、公务员和教师等,其中不少是高薪岗位。

但美国工业难以吸纳下岗管理层,其再工业化进展缓慢,除了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厂外,制造业几乎没有恢复迹象

ADP 小非农数据显示,仅矿业劳动力增长,建筑业、制造业、贸易、交通运输等行业均大幅下滑。而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厂也是美国 “硬抢” 而来,足见其工业恢复的被动。

美联储为缓解就业压力,没有加息空间,只能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这些热钱大多流入美国科技巨头,集中投向 AI 服务器、核电站、储能设备、芯片制造等领域,对造船业等其他行业则无人问津。

此前我们曾预测,2024年10月美联储会购买短期国债并执行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如今一年过去,这一预判正逐步兑现。

这套操作若顺利,可维持美国流动性在安全水平,但存在致命缺陷:未来无法大幅加息

因为债务置换本质是用低利率债务替换高利率债务,一旦利率上升,债务置换将终止,流动性会瞬间恶化,美国将彻底失去大幅加息能力。

此次中美元首见面虽未明谈汇率,但可能加强金融合作。2026年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将成大势所趋,建议重点关注美元对东亚货币的贬值幅度,而非美元指数。

因为美元指数成分货币所属国家,可能因面临与美国类似问题而采取 YCC 政策,比如加拿大央行早在2025年1月就计划购买短期国债。

人民币升值将助力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水平。2015-2025年,中国刻意维持人民币低估,为低附加值企业争取转型时间。

2025-2035年将是人民币缓慢升值的十年,不过长期国债和外汇市场不会短期大幅波动,避免引发经济混乱。

2025年的九三阅兵和十五五规划,明确中国已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向战略相持阶段,核心任务是实现祖国统一,预计不晚于2035年,大概率在2028年美国大选前完成,以打击美国右翼势力,保障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同时,中国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用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囤积能源、粮食、矿产等战略资源。

2025-2035年,中国经济将重点发展科技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取消低附加值行业出口补贴,转而补贴科技企业、消费、生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关于12月降息,目前概率仍偏高,大概率降息0.25个百分点。鲍威尔曾称12月降息 “远未板上钉钉” 导致市场暴跌,但实则理由牵强 —— 因特朗普政府关门,无法获取经济数据。

政府停摆会导致消费和就业数据进一步恶化,美国家庭储蓄少,长期停摆将迫使大量政府员工离职,就业数据下滑已成定局,鲍威尔为避免经济崩溃,12月必然降息

从美联储内部观点来看,鸽派认为劳动力市场降温、政府停摆拖累经济、就业增长近乎停滞、需停止量化紧缩。

鹰派则坚持降息未确定、数据缺失可暂停调整、建议放慢降息步伐;中性观点则认为通胀高位徘徊、就业增长放缓但失业率仍低,私营数据或支撑降息。

此次美联储出现双向分歧,两人投票反对,米兰支持更多降息,施密德支持维持利率不变。鲍威尔此举实则是逼迫特朗普让政府开门,同时通过预期管理抑制市场过热。

总体来看,12月降息大概率落地,而鲍威尔与特朗普的博弈,本质是想控制资金流动,避免其快速流入中国。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