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中国的开放,其实有两种坐标:一种朝向大海,从渤海湾到珠三角,潮汐推动着全球制造链;另一种延伸向边疆,从腾冲、瑞丽到河口,边境线正在画出新的开放曲线。
总有人说,东部沿海的开放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港口、平原、外资,要啥有啥;而西南边疆呢?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守着国境线吃“边角料”。
但中国的开放,其实有两种坐标:一种朝向大海,从渤海湾到珠三角,潮汐推动着全球制造链;另一种延伸向边疆,从腾冲、瑞丽到河口,边境线正在画出新的开放曲线。
中国的开放史,从海岸线写起;如今,也正在从国境线延展。
开放,对德宏而言,不只是地理的宿命,更是时代赋予它的角色。
制度开放:顶层设计
德宏州是全国少数几个拥有“边民互市+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人民币结算”全体系的边境州。
依托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坚决扛牢“为国试制度”使命任务,不断推动沿边开放制度创新。近年来,先后推出93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全国复制推广1项、入选商务部评选17项、省内复制推广37项。
不少探索都带着鲜明的“沿边味”:从“一颗印章管审批”“先建后验”“一口岸多通道”,到“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化处理机制”,制度改革更贴近口岸和市场的真实需求;
从“电子商务+境外代购”“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边境仓+海外仓”,到“瑞丽指数”“银税互动”“通汇金”“中缅通”,新的经贸和金融模式不断生长,边境经济的肌理也变得更细、更实。
制度创新打开了边境治理的新思路,也让德宏在更大的开放棋局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通道开放:物理骨架
通道,是开放的形体,也是开放的速度。
杭瑞高速以瑞丽和杭州为两端节点,从西南边陲直达东部沿海;西部陆海新通道将重庆、瑞丽与缅甸多地贯通,为西南地区开辟新的出海通路。
2024年,畹町口岸芒满通道获国务院批准扩大开放,芒市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货运包机业务,客货吞吐量跃居全省前四;瑞丽智慧口岸完成升级改造,章凤口岸、盈江口岸升格,瑞丽口岸及滨江通道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木曼铁路、章八公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这些硬件通道,让距离被重新定义。从瑞丽口岸出境约900公里即可直达仰光港、皎漂港,并延伸至吉大港等环印度洋港口;从章凤口岸出境仅92公里,就能抵达伊洛瓦底江上的八莫新康港,顺江而下直达仰光港。相比传统海运,这条陆水联运通道平均节省运输时间58%、运输费用42%,是我国进入印度洋最便捷最安全的陆水联运通道。
正在全力施工的中缅铁路,更将昆明、瑞丽与曼德勒、仰光串联起来,并可延伸至曼谷、吉大港和加尔各答,实现对南亚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高效连通。
德宏不靠海,却一直在为中国找新的“出海口”。
通道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承载货物流通,更在于重塑开放的节奏与可能。面对缅北局势带来的挑战,德宏按照“主路不通辅路通、公路不通航空通、边境不通沿海通”的思路,危中寻机稳外贸、稳企业,保持进出口总额全省第二的地位。
2024年,口岸进出口货值达692.5亿元,出入境人员和交通工具分别增长56.3%和34.6%;今年上半年,瑞丽口岸出入境流量同比增长4.47%,日均验放1.4万人次、交通运输工具1625辆次。
有了稳固的通道作为“物理骨架”,沿着这条骨架铺开的产业链和经贸网络才能不断延伸,而产业的繁荣、经贸的活跃,又反哺通道,提升其开放的深度与能级。
产业开放:经济血脉
有产业,开放才有持续的温度。
德宏的开放,从通道出发,却最终落在产业之上。这里承接的不只是产业转移,更是全球供应链的地理再分布。
2017年,雅戈尔(瑞丽)服装产业园率先落地,拉开了“沿海制造”向“沿边制造”转移的序幕。短短几年间,江苏、福建、湖北等地的服装企业纷至沓来,德宏服装产业链迅速成势,从无到有、由小成大,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布局关注的焦点。如今,纺织服装业已成长为德宏新的支柱产业。
在此基础上,德宏以瑞丽沿边产业园为龙头,全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并进的产业格局。2025年1月至5月,全州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3.3%和71.4%,纺织服装业占能源以外工业增加值的29.84%。
以摩托车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快速崛起,2024年出口达2.38万辆,同比增长2.3倍,产品畅销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德宏的开放从“通道流量”转向“产业留量”。
与此同时,高原特色农业也在不断提质升级。“遮放贡米”“德昂酸茶”“冬季鲜食玉米”“澳洲坚果”“蓝莓”等生态优质产业全面发力。德宏为全国提供超过80%的咖啡种子,拥有全国最大咖啡种质资源库和亚洲最大速溶咖啡生产线,正从“种得好”迈向“卖得远”,让“德宏咖啡”真正成为云南咖啡之源的代名词。
园区,是产业的承载体,也是开放的主阵地。2024年,瑞丽沿边产业园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5家;新升规工业企业20家,超过建园12年来的总和。园区从业人员达2.96万人,支撑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7%,工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2022年的5.2%跃升至32.1%。
开放的格局正由制造业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作为中国沿边开放的前沿阵地,瑞丽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3%。
作为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2025年6月14日,第21届东盟华商会在德宏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侨领,围绕“侨聚开放云南,共促沿边发展”主题,聚焦产业园区、外贸外资、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共促开放、共话发展。这不仅让世界侨商的目光再次聚焦德宏,也让“沿边开放”的故事写进了全球投资的语境中。
如今,德宏在缅甸设立的6个商务代表处,已成为中缅商务、科技、文化、农业、旅游等多领域交流的重要窗口。2025年9月29日至10月8日,德宏边境贸易商品交易会在姐告举行,展馆面积超2万平方米,800余个展位汇聚南亚香料、缅甸翡翠、中国农机,万商云集,气象万千。
产业兴则百业兴,通道让世界来到德宏,而产业,让德宏走向世界。
文化开放:情感纽带
开放的深层逻辑,最终归于人。
三面环缅、40余民族交错共居的德宏,自古就是文化交融的舞台;节庆、歌舞与街巷风俗,不只是表演,更是日常生活中跨越国界的情感连结。
德宏有许多缅甸人,几乎每个寨子都有缅甸媳妇,城市里则有许多缅甸人开商店做生意。疫情前每天进出瑞丽口岸出入境人流量约5万人次,如今也有17万缅籍人员常年在德宏工作、生活,德宏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第二个故乡。
人文设施与活动把这种情感纽带具体化:2025年1月挂牌的“胞波敏格拉”中缅人文交流基地,和贯通报纸与社交平台的《胞波》融媒体矩阵,让文化交流更常态、更可触;如泼水节、目瑙纵歌等节庆,跨国马拉松、中缅春晚等活动则把“同庆同乐”的情感转为可见的公共记忆。文化精品化创作——从历史题材微电影到影响力短视频——又把这些情感经验转化为对外传播的“文化名片”。
因此,德宏的开放并非单向的政策输出或经济往来,而是通过节日、媒体、日常交往与文化生产,把政治与经贸以外的“情感”固化为持久的连结,那是一条看不见却最牢靠的通道,通向彼此信任与长期共生。
生态开放:绿色底色
开放的高度,取决于生态的深度。
德宏的绿色,从来不是涂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年均气温20℃出头、雨水丰沛、阳光慷慨,森林覆盖率高达67.45%。这里是“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山一重、林一层,走几步就可能遇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稀鸟类。2024年,芒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2%,PM2.5年均浓度仅26微克——蓝天成常态,清风是日常。
也正因这份生态底气,德宏的“颜值”不断转化为“产值”。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德宏接待游客168.93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5.24亿元;短短8天,“线上+线下”展销活动成交353套房、销售额达3亿元。绿水青山之间,流量成了新能量,生态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回报。
德宏与缅甸山水相依、江河相连,503.8公里的边境线,让它天然成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前沿。近年来,中缅携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境污染防治等领域共建绿色家园。
2025年9月,“心联通·云南行”项目在瑞丽启动,标志着两国绿色合作进入制度化阶段。“一江碧水共饮、一脉青山共守”不只是口号——从“河(湖)长制+外事”“清河行动”,到跨境生态应急通报机制,绿色正在成为两国共通的语言。
生态之美,也是开放之势。从跨喜马拉雅生态论坛到七届“观鸟比赛”,从绿色产业到生态旅游,德宏正用一片青山、一缕清风,向世界讲述一个关于绿色、关于共生的故事。
数字开放:技术引擎
开放的版图,正在被数字重新绘制。
全州统一的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已建成,“德治慧”平台完成升级,“i德宏”生活平台自4月上线以来,商家入驻数突破3000家,预计年底交易额将超千万元。数字经济,正让边疆城市拥有“智慧温度”。
边境治理也实现了“智理”转身。“外国人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务工、居留、体检等“一网通办”,五年累计服务外国人27.5万人次,成为全国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德宏样本”,并已在多地推广。
金融也变得聪明又贴心。依托省融信服平台(德宏专区),上线特色产品“边民贷”,截至5月,已完成企业注册5.3万余家、累计授信超100亿元、放款80亿元,同比均增长逾两倍。
在口岸贸易领域,畹町口岸二级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形成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通关服务一体化格局;“边互通”App让边民互市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单笔交易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5分钟。
而在直播间,流量正变成真金白银。德宏拥有样样好、多宝之城、姐告玉城等15个直播基地,10余万人在此“掌上开市”,一块翡翠、一束光,卖出了近百亿元的年成交额。
数字浪潮,正让德宏的开放更聪明、更高效,也更具想象力。
德宏开放的多维时代
德宏的开放,不再只是货物的流动、资本的往来,而是制度、产业、文化、生态、数字等多维度的系统重塑。
开放的每一条脉络,最终都汇入一个方向——让德宏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最具活力的开放门户。
它正以一座州的体量,承担一个方向的重量——让中国的开放,不止向东,更向南。
来源:火天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