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冬天的流感,真的比往年更凶吗?坦白讲,答案恐怕是肯定的。就在上周(10月20日至26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H3N2亚型占比均超过90%。而去年同期,主流毒株还是H1N1。毒株变了,我们的防护准备跟上了吗?
今年冬天的流感,真的比往年更凶吗?坦白讲,答案恐怕是肯定的。就在上周(10月20日至26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H3N2亚型占比均超过90%。而去年同期,主流毒株还是H1N1。毒株变了,我们的防护准备跟上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报告明确指出,流感活动水平正在快速上升。具体来看,在10月20日至26日这一周,北方省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前一周上升了约37%,南方省份则上升了约42%。更值得警惕的是,H3N2在所有阳性样本中的占比已超九成——这个比例在过去三年同期从未出现过。
实际情况可能比数据更紧迫。部分省份的儿科门诊量在过去两周内已经翻倍,尤其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群体。就在10月下旬,广东省疾控中心报告了1起学校流感暴发疫情,涉事班级已停课并启动应急处置。说白了,这波流感不是“可能要来”,而是“已经来了”。
---
甲型H3N2并不是什么新面孔。它最早在1968年以“香港流感”之名引发全球大流行,造成百万人死亡。此后,它便成为季节性流感的常客,每隔几年就会因抗原漂移而卷土重来。
与去年流行的H1N1相比,H3N2的变异速度更快、免疫逃逸能力更强。过去十年的数据表明,H3N2主导的流感季往往伴随更高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比如2017-2018年美国流感季,H3N2导致约6.1万人死亡,远高于其他毒株年份。
讲真,H3N2的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和其他流感差别不大,但它的“杀伤力”藏在细节里:病毒复制更快、潜伏期更短、传播效率更高。有呼吸科医生反馈,最近接诊的流感患者中,不少在48小时内就出现高热不退,这在过去H1N1流行时相对少见。
换个角度看,公众对H3N2的群体免疫水平本就偏低,加上今年疫苗接种率尚未达到理想水平,风险自然叠加。
---
重点来了:中疾控明确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无论是三价还是四价疫苗,均包含H3N2组分,能提供有效抗体保护。高危人群——包括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应优先接种。
但现实有点打脸。截至10月30日,全国流感疫苗累计接种量仍低于去年同期。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疫苗库存充足,但预约人数增长缓慢。一位基层接种点工作人员坦言:“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感冒’,拖着不去打。”
这其实很危险。H3N2对老年人威胁极大,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心衰等并发症。数据显示,在既往H3N2主导的流感季,65岁以上人群的重症率比H1N1年份高出约1.8倍。
除了打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同样关键: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热,应立即报告并隔离。生活里有个简单类比:流感疫苗就像给身体提前装上“防盗门”,而口罩和洗手则是“关好窗户”——缺一不可。
来源:北风影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