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他们看着一个刚从历史尘埃里爬起来、穷得叮当响的国家,心里盘算得明明白白:给你钱,给你技术,让你的人有活干,等你吃饱穿暖了,自然就会跟着我的路子走,变成一个跟我们差不多的“小伙伴”。
说来也怪,四十多年前,华盛顿那帮精英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欢迎中国”。
那时候,他们看着一个刚从历史尘埃里爬起来、穷得叮当响的国家,心里盘算得明明白白:给你钱,给你技术,让你的人有活干,等你吃饱穿暖了,自然就会跟着我的路子走,变成一个跟我们差不多的“小伙伴”。
这算盘打得噼啪响,看起来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时间一晃,到了1979年,邓小平踏上美国土地,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赛马场,他接过一顶宽大的牛仔帽戴在头上,笑得挺开心。
那张照片传遍了世界,所有人都觉得,新时代来了。
美国人更是高兴,盖洛普在1989年搞了个民意调查,说是有七成美国老百姓都觉得中国挺不错的。
那时候,美国的资本家们像闻到腥味的猫,一窝蜂地往中国跑,想的是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给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而中国这边,也确实需要这些钱和技术,好给自己这台老旧的机器加点润滑油,让它重新转起来。
一切看起来都挺美。
可就在大家伙都沉浸在这种“蜜月期”的甜美幻想里时,在遥远的英国剑桥,有个叫马丁·雅克的学者,却总觉得这事儿不对劲。
这位老先生年轻时是搞马克思主义的,看问题的角度跟别人不太一样。
他跑了好几趟中国,回来后就写了本书,叫《当中国统治世界》。
书里他撂下一句话,把西方世界吓了一跳。
他说,你们都想岔了,中国根本就不是要变成你们的样子,人家是在“复兴”,是几千年文明的底子要重新发光。
你们以为是在跟一个穷学生打交道,实际上是在跟一个睡醒了的老师傅过招。
等你们反应过来,发现人家不按你们的剧本演了,你们就会觉得被“背叛”了,然后会给人家安上两大“罪名”。
第一个“罪名”,就是不安分。
一开始,中美这关系处得确实像那么回事。
美国人逛沃尔玛,货架上全是“中国制造”的便宜货,从T恤衫到微波炉,啥都有。
这让美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挺舒坦,通货膨胀也一直不高。
华尔街的大佬们把设计图纸、品牌专利这些最赚钱的环节牢牢抓在手里,然后把最苦最累的组装活儿外包给中国。
一个出脑子,一个出汗水,这分工听起来多完美。
那几十年,从广东的工厂到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无数中国人靠着一针一线、一钉一铆,挣来了第一桶金,也让几亿人摆脱了贫困。
但是,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只在车间里拧螺丝。
中国人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劲儿,赚了点钱,见了点世面,就开始琢磨着:我们能不能也搞搞设计?
我们能不能也做出自己的品牌?
当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环境也开始吃不消的时候,中国上上下下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再这么干下去了。
于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开始了。
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从产业链的最底层,往最顶上爬。
那个“顶上”,以前可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专属领地,别人连边都摸不着。
真正的警报是在什么时候拉响的呢?
大概就是当一家叫华为的中国公司,突然拿出了比美国思科更牛的5G技术标准的时候。
当全世界的电信运营商都在讨论要不要用华为设备的时候,华盛顿的那些大人物们才猛地惊醒:这已经不是卖多少双鞋、多少件衣服的贸易问题了,这是有人要来抢我们未来的饭碗了!
不,比抢饭碗更严重,这是有人想坐到餐桌的主位上来。
马丁·雅克看得透彻,他觉得这就是中国犯下的第一宗“原罪”:你光有钱还不行,你还想有脑子;你光会干活还不行,你还想自己说了算。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就是赤裸裸的“犯上作乱”。
我让你富起来,是为了让你买我的高科技产品,让你成为我庞大市场的一部分,不是让你反过来跟我争夺技术高地。
一个有钱的、听话的中国,美国很欢迎;但一个在技术上能跟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想超车的中国,那就绝对不能容忍。
所以,后来特朗普政府搞的那些技术封锁、贸易制裁,说白了,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公平贸易”,就是想把中国往上爬的梯子给抽掉,逼着你退回到那个只会埋头苦干的“世界工厂”角色里去。
第二个“罪名”,就更要命了,是想动人家的根基。
如果说技术竞争只是让美国觉得自己的肌肉不那么发达了,那另一件事,简直就是直接捅到了美国的心窝子——美元。
自从二战结束,美国就通过各种手段,把美元变成了全世界的“硬通货”。
不管你是买石油,还是做外贸,甚至是国家存点家底,都得用美元。
这就给了美国一个谁也比不了的特权:缺钱了,开动印钞机就行,全世界帮着分担;看谁不顺眼了,不让你用美元,就能让你经济立马瘫痪。
这比航母还好使。
中国这个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在全球贸易里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个美元体系就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松动。
马丁·雅克就观察到,中国没有傻到直接去跟美元硬碰硬,而是用了一种更聪明的办法,有点像“釜底抽薪”。
你不是搞全球化吗?
我也搞。
中国推出了个“一带一路”,开始在亚洲、非洲、欧洲修路、建港口、拉网线。
在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新经济圈里,大家做生意,是不是可以不用美元呢?
于是,人民币国际化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推开了。
当中国跟俄罗斯买石油,跟巴西买大豆,跟沙特谈项目,越来越多地开始用人民币直接结算的时候,华盛顿的焦虑感就爆棚了。
这已经不是什么象征意义了,这是实实在在地在挖美元的墙角。
每一次不用美元的交易,都是在削弱美元在全球的刚性需求。
就像一个大坝,这里漏点水,那里渗点水,看着不起眼,可时间长了,就可能溃堤。
这就是中国犯下的第二宗“原罪”:你不但把旧的游戏规则玩得贼溜,你甚至还想自己另开一桌,建立一套新的规则。
在美国看来,这个世界就是我建立的俱乐部,规矩是我定的,你怎么能自己另立山头呢?
这触碰到了它最核心的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到了2020年,特朗普会说出“切断与中国所有关系”这种极端的话。
这话一出,全球股市立马抖三抖,也说明了中美关系早就不是两个国家自己的事了。
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回应就很直接:一起合作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对两国都有好处,非要对着干,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这场从合作到对抗的转变,根子不在于谁看谁不顺眼,也不光是意识形态那么简单。
马丁·雅克的预言,其实点破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美国当初的设想,从根上就错了。
它以为自己是在驯养一只会下金蛋的鹅,结果发现这只鹅不但自己长成了庞然大物,还想自己建个农场。
美国发起的那些遏制手段,更像是对着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扔石子,希望能延缓一下它的速度。
马丁·雅克当年还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会在2027年超过美国。
这个预测现在看可能会推迟,但背后那个此消彼长的大趋势,谁也否认不了。
制裁清单在华盛顿的办公桌上越堆越高。
而在世界的另一头,一艘满载石油的巨轮正缓缓驶离中东的港口,船上价值数亿美元的货物,是以人民币计价的。
参考文献:
Jacques, Martin. 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 Birth of a New Global Order. Penguin Books, 2009.
Gallup, Inc. "Gallup Poll: U.S. Views of China." Gallup.com, Historical Trends. (具体年份的民调数据可在Gallup官网历史数据库中查证,如1989年的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0年5月21日). 2020年5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官方网站]. (关于对特朗普言论的回应)。
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无任何不良暗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来源:儒雅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