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问题也不少,软件故障、引擎问题导致多次停飞,2023年就有几起事故。即便这样,之前盟国抢着买,因为这是市面上唯一能外销的第五代战机,日本、澳大利亚、英国这些国家都下了大单,目的是在地区保持空中优势。
美国F-35从2000年代初就开始研发,定位是多用途隐身战斗机,能执行空中格斗、地面打击和情报收集任务。
到2024年,交付量已经超过1000架,洛克希德·马丁靠它赚得盆满钵满。价格呢,一架起步1亿美元左右,维护费用更高,一小时飞行成本超过4万美元。
但问题也不少,软件故障、引擎问题导致多次停飞,2023年就有几起事故。即便这样,之前盟国抢着买,因为这是市面上唯一能外销的第五代战机,日本、澳大利亚、英国这些国家都下了大单,目的是在地区保持空中优势。
中国航空发展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从歼-20服役开始,就在第五代领域追赶,2024年珠海航展上又展示了歼-35A、歼-20S等型号。
转眼到年底,两款第六代原型机试飞,一款是成飞的菱形无尾翼设计,另一款是沈飞的类似布局但翼展更大。
第六代战机啥概念?强调更高隐身性、超音速巡航、人工智能辅助、无人机协同作战。中国成为第一个公开首飞的国家,这不光是技术展示,还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垄断地位。
2025年1月2日,《巴伦周刊》发文,说中国进展让F-35销售前景堪忧。紧接着,德意志银行在1月3日就把洛克希德·马丁的股票评级从“买入”降到“持有”,目标价从611美元砍到523美元。理由直白:如果中国六代机领先,美国的第五代机需求会减弱。
洛克希德·马丁股价应声下跌,虽然不算崩盘,但投资者信心受挫。F-35占公司销售额25%,这事儿影响不小。
盟友们的反应更现实。过去几年,日本买了147架F-35,澳大利亚有72架,韩国也下了订单。可现在,他们开始犹豫。
拿日本来说,防卫省内部讨论,如果中国六代机服役,F-35在东亚的隐身优势就打折了。澳大利亚议会辩论预算时,有人直言高价买过时货不划算。
欧洲国家如英国、意大利,也在评估,内部报告提到采购风险。
结果呢,F-35新订单比前一年少15%,一些国家推迟交付,转而投资本土项目。比如土耳其推进KAAN战机,韩国考虑KF-21升级版。
为什么盟友这么算账?因为军火采购不是买菜,得看性价比。F-35贵得离谱,一架顶中国歼-20好几架,还得加维护费。中国六代机虽没公开售价,但从发展模式看,成本控制得住。
模拟数据显示,第五代对第四代的战损比是1:15,第六代对第五代同样占优。如果邻国买到中国装备,美国盟友的F-35就成鸡肋。况且,美国自己的第六代项目NGAD进展慢,预算从4.5亿美元砍到5000多万美元,国会内部争执不断。
美国政府也没闲着。2025年3月21日,空军正式把NGAD命名为F-47,交给波音负责。波音为了这个合同,自费建厂,忍痛放弃高超音速市场,甚至裁撤多元化部门。F-47强调低数量、高性能,搭配AI僚机,针对中国威胁设计高超音速突防和电子压制。
洛克希德·马丁丢了合同后,转而升级F-35,公布Block 4方案,包括新雷达AN/APG-85和可选无人模式,但交付延到2026年。
中国这边继续推进。2025年3月,歼-36多次试飞,测试高速机动和长航程。6月,正面照片曝光,双座布局清晰,气动设计优化升力系数,提升稳定性和航程。8月,又有报道说中国第三款六代机试飞,体系化作战跃升。美媒分析,中国六代机可能在2035年前服役,比美国早几年。
这事儿不光是技术赛跑,还牵扯经济。美国军工集团过去靠垄断赚钱,现在中国提供选择,即使不出口,也让买家有底气砍价。拿稀土来说,F-35部分零部件依赖中国精炼,美国虽有替代,但成本涨。2025年,中国商用卫星拍到美军B-2,隐身优势受损,美方升级计划失败。
盟友们越来越精明,不想再为美国买单。加拿大审视88架F-35订单,欧洲推进本土六代机如FCAS。全球军力格局在变,美国从顶尖供应商变成竞争者。中国六代机第一个战果,就是让F-35从抢手货变滞销品。
长远看,这会加速军备竞赛。美国喊着不跟中国卷,但实际在加码。特朗普时期,高调宣布美军六代机,但原型机还没影。中国用事实回应,原型机飞了,模型曝光。
F-35问题暴露了美国军工的短板。高成本、交付慢、技术故障频发。
相比,中国生产线高效,脉动装配线让产量翻倍。
军舰和F-35还不够?美媒曝美军B-1B轰炸机曾抵近委内瑞拉 观察者网
来源:风吟枪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