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重启采购美国大豆,巴西大豆就主动降价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7:34 2

摘要:中国重启美国大豆采购的预期,正在撬动全球大豆的跨盘面、跨产区价差重估:美豆盘面率先反弹,巴西贴水与现货溢价开始松动,贸易商与压榨企业的定价锚与库存策略面临同步调整。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作者——兰台|媒体人

中国重启美国大豆采购的预期,正在撬动全球大豆的跨盘面、跨产区价差重估:美豆盘面率先反弹,巴西贴水与现货溢价开始松动,贸易商与压榨企业的定价锚与库存策略面临同步调整。

短期看,这是一场“窗口期争夺战”;中长期看,南美创纪录产能与宽松格局仍是压舱石。

预期驱动下的美豆“窗口期”

预期首先在美豆盘面兑现。

当传出中国即将重启对美国大豆的采购的消息,市场迅速把它内化为采购信号,美豆较2025年10月上旬阶段性低点累计反弹逾100美分,当日亦拉升60–70美分,扭转此前因出口缺位而形成的弱势定价。

对“出口困境”中的美豆而言,中国需求是稀缺弹性:尽管当前期末库存约3亿蒲式耳、库销比6.9%并不宽松,但订单节奏才是价格阀门。

若中国恢复常态化采购,美豆出口空间将被填补,库销比有望下调,价格向1100美分突破具备逻辑;若叠加单产下修,冲击1200美分并非奢望。

然而这份弹性与“时间”高度绑定——随着12月至次年1月南美新作上市在即,全球定价权将逐步自北向南迁移,美豆销售窗口被动收窄,盘面溢价的持续性更依赖在窗口期内锁定真实成交与装运排期。

换言之,价格上攻需要成交“续航”,否则就可能止步于政策与预期的脉冲。

巴西溢价松动与到岸价的时间结构

连锁反应的另一端是巴西溢价的边际瓦解。

此前在中国采购重心偏向南美之际,巴西维持着对美豆的价差溢价;但当市场押注中国转向美豆,贴水与现货同步承压:10月28日,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大豆现货日跌1.14%,新季播种进度已完成预计面积的60.05%,供应前景“更充裕”的信号增强了卖方让步动机。

价差层面,时间结构尤为关键:截至10月29日,12月船期美西大豆到岸完税约3936元/吨,对应巴西4042元/吨,美西仍具约100元/吨优势;而至明年2月船期,伴随南美集中上市与运力释放,巴西到岸完税价下探至约3726元/吨,性价比门槛反向提升。

由此推演,一旦近期中国明确启动美豆采购,美豆升贴水可能上抬、巴西升贴水回落,价差向均值回归;若采购节奏延后至南美上市后,巴西将凭借低成本与充裕供应重获主导,甚至不排除部分港口溢价由正转负。

需要强调的是,短期巴西旧作出口压力有限,在美豆采购未完全落地前,贴水下行呈“钝化”,买卖双方形成围绕价差的博弈性僵持。

南美定价权与国内定价锚切换

结构性供给决定中枢,南美“定价权”仍在路上。

巴西新作产量预期再创新高,期末库存或在3300–3700万吨区间,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已升至58%以上,叠加阿根廷复产弹性,全球供给宽松的中长期图景未变。

因此,即便中国采购美豆,2025/26年度预计也仅在1200-1500万吨量级,更多是修复美豆出口与情绪的短期变量,难以撬动供需中枢的系统性上移。

对中国国内而言,定价逻辑或出现“锚点切换”:若采购落地,豆粕定价锚可能从巴西升贴水转回CBOT美豆盘面,内外盘联动修复;同时,进口供应边际增加将压缩现货基差。

现实层面,国内供给并不紧:主要港口大豆库存约950万吨、处近三年同期高位;到港节奏显示11月约970万吨、12月约700万吨、明年1月约500万吨,进口来源高度多元,巴西仍占70%以上。

在需求疲弱与压榨亏损未显著修复前,即使重启美豆,短期更可能充当战略储备或阶段性补充,油厂对远月拉长库存的意愿有限,倾向以基差锁定与盘面套保维持现金流平衡。

谈判与天气的交叉扰动与操作策略

不确定性集中于贸易谈判与天气单产的交叉扰动。

历史上多次“预期落空”令交易者保持审慎,当前市场更关注规模、节奏及执行条款的可验证性;若出现取消加征关税等更强政策变量,美豆库存与出口压力缓解将提速。

基本面端,若美豆单产下修叠加中国采购兑现,盘面上攻1200美分的情景将获得“基本面-政策面”的共振;

反之,南美顺产叠加巴西到岸成本持续走低,会压缩美豆反弹的持续性与高度。

策略上,贸易商与压榨企业应以“时间分散+船期管理”对冲窗口期收缩风险,围绕美西/巴西到岸价差、贴水与CBOT盘面的双变量构建跨市与跨期的价差对冲;在950万吨高库存与到港高峰背景下,更应提高库存周转效率、提升基差锁定比例、减少盲目拉长库存周期。

饲料与养殖端可在“美豆反弹—南美降价”错位阶段实施分层点价与跨期套保,依据豆粕—玉米价差弹性动态优化配方。

金融投资者则应围绕谈判节点、采购落地、USDA单产调整与南美天气进行事件驱动的节奏化交易,以“1100突破/1200冲击”的上沿与“南美顺产压制”的下沿构建区间思维,警惕消息与天气导致的波动放大。

短期变量撬动,长期格局钳制

中国重启美豆采购为沉寂的全球大豆带来强劲的短期变量:美豆出口“窗口期”被打开,巴西溢价开始回落,价差体系进入重估期。

但中长期主旋律仍是南美产能扩张与供应宽松。未来数日的政策与交易信号,将决定进口重心与价差修复的速度;至明年初,伴随南美集中上市,定价权大概率回归南美。

对产业链各方而言,这是一场“节奏管理与价差管理”的综合考验:紧盯中国采购节奏、南美供需切换与相对性价比,在政策与天气交替扰动中,以分散化船期、基差与盘面协同、库存与现金流平衡,去把握机会、控制风险,在短期变量与长期格局的拉扯中跑赢行业平均。

来源:诗与星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