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对两千必输局?玄武门之变藏着3个改写命运的巧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7:35 1

摘要:尤其是那场决定命运的“玄武门之变”,细节藏得太深,不认真翻史料还真读不出来——比如有个细节很怪,齐王李元吉那天一连射了三箭,目标是他亲弟弟李世民,全都没中。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李世民当皇帝这事儿,说起来人尽皆知。

但他怎么上的位,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

尤其是那场决定命运的“玄武门之变”,细节藏得太深,不认真翻史料还真读不出来——比如有个细节很怪,齐王李元吉那天一连射了三箭,目标是他亲弟弟李世民,全都没中。

这事儿,在《旧唐书》里写得清清楚楚。

他平时箭术不错,百步穿杨不成问题。

可那天紧要关头,手软了。

三箭射偏,直接改变了唐朝的走向。

真是让人想不通。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回到贞观元年之前,也就是公元626年,唐朝刚立五六年,局势还远远谈不上稳定。

外头突厥还在虎视眈眈,内政也没理顺。

皇帝李渊年纪不小,但手下儿子太多,个个都有想法。

李建成是太子,名正言顺。

按规矩,皇位该他继承。

他稳着呢,在朝中人缘也好,父皇对他也不薄。

可惜他有个弟弟叫李世民,从起兵太原一路打到长安,功劳大得没边。

夺下洛阳、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些硬仗都是李世民领兵打出来的。

李渊那时候其实挺矛盾的。

李建成是嫡长子,制度上站得住;李世民是开国功臣,军中威望高。

偏偏这俩兄弟水火不容,朝里朝外都看得出来。

再加上三弟李元吉站在李建成一边,两边就彻底撕破了脸。

李建成和李元吉开始联手压制李世民,先是把尉迟敬德、程咬金这些猛将调走,又逼着房玄龄、杜如晦离开秦王府。

李世民手里的兵权和谋臣,一个个都被削了。

还有更狠的。

那时候正准备出兵北击突厥,李建成和李元吉打算趁誓师大会的机会,当场动手收拾李世民。

消息传到秦王府,尉迟敬德直接拍桌子骂:“再拖就是死路一条!

李世民有点犹豫。

他不是怕动手,而是怕失败。

手里明面上只有八百死士,对面是两千装备精良的长林军,怎么看都打不过。

而且这是在长安城内,又不是在外头领兵打仗,天策上将的头衔在宫里派不上用场。

可那会儿他已经退无可退,真要等到誓师大会那天,连站上台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他决定赌一把。6月4日凌晨,李世民带着死士埋伏在玄武门内,准备拦截前来上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

天刚亮,李建成骑马进门,没带多少人。

李元吉随后赶到。

两人刚落马,情况就不对了。

李元吉反应快,拔弓就射——三箭连发,全都打偏了。

这时候谁再犹豫就是死。

李世民一箭射中李建成眉心,当场毙命。

李元吉转身就跑,想出门召集外头的护卫。

可他没想到,玄武门守将常何早已把门关死了。

他手下的人都被挡在门外,孤立无援。

说实话,常何这一步挺关键的。

如果门没关,那两千护卫一冲进来,形势立马翻盘。

常何为什么帮李世民,史书没写死。

有说是被收买的,也有说是被拿住了把柄。

但从后来他被安排到外地、不列入功臣名录来看,很可能不是死忠,而是被临时拉进来的。

他赌对了,但也知道自己不能留下。

这时候,李世民从马上摔下来,李元吉扑上去拿弓弦勒他。

危急关头,尉迟敬德冲上来,一刀砍翻李元吉,救下了李世民。

尉迟敬德后来回忆,那一刻他根本没考虑能不能活着出去,只知道不冲过去,主子就没了。

等局势稳定后,尉迟敬德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冲到太子府门口喊:“你们主子已经死了,别再抵抗!”按照功劳记法,谁提首级谁记头功,尉迟敬德这一下等于替李世民背了“杀兄杀弟”的黑锅。

可他没得选。

他曾被李建成的人暗杀过,又被诬陷下狱,差点丢了命,全靠李世民出面保他才活下来。

这事儿之后,他彻底绑在了李世民这条船上。

事变当天,李渊正在宫中。

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满身是血地闯入皇宫,表面说是“护驾”,其实就是控制皇帝。

李渊什么都明白,他没反抗。

当天晚上,他就封李世民为太子。

不到两个月,他宣布退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这就是后来的“贞观之治”的开端。

再说回那天的事。

李世民夺权成功后,对功臣赏赐极重。

尉迟敬德被封为开国功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人之首,仅次于长孙无忌。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被赏了李元吉的王府。

而常何这个关键时刻关门的守将,却被外放多年,没有进阁,也没封高官。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提起他的名字。

参考资料:

房玄龄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朱东润,《李世民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

来源:大梦三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