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旗下浙江科普官方微信平台,是浙江省科学工作者向公众发布科学信息,普及科学知识的平台,是科学活动传播的渠道之一。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旗下浙江科普官方微信平台,是浙江省科学工作者向公众发布科学信息,普及科学知识的平台,是科学活动传播的渠道之一。
当我们看到小朋友熟练说出恐龙的名字、行星的距离,甚至给你介绍夸克的相关知识时,总会忍不住为他们感到骄傲。但你是否想过,他们在使用什么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能力是否依旧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一个真实学生案例,有位初中学生,初一入学时是年级前十名,之后两年分数大幅度下降。初三在学习人类的牙齿的知识,他填写了乳牙有23颗,横牙30颗。基于牙齿左右对称、上下对应的特点,人类的牙齿数量正常应该是4的倍数,后来发现原来他在记忆知识时把20和32记错位了。
这位学生的问题在于:他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在信息搬运过程中还常常“搬错”。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正陷入同样的困境。
为什么科学思维如此重要?
知识记忆和思考推理有点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哪只手用的好,不断得到正面反馈,就会更加频繁使用它,它的能力就会更强,而不用的手就会更弱。
低年级学习时,明明是需要多方面思考,但因为“上课学习包包子,回家作业包包子,考试考包包子”(如果用做饭来比喻理科学习),所以很多原本需要学生思考总结的内容,因为各方面原因,有时会变为学生依赖记忆力也可以取得高分的情况。有些问题隐藏很深,要等到高年级学习那些记忆力无法代偿的复杂问题时,才会暴露出来。
此外,在AI能够存储、调用和加工海量知识的今天,人类更需要的是机器难以替代的能力——观察、提问、猜想、验证和评估等能力,而这些都需要科学思维支持,而且对我们来讲最具挑战的是需要评估AI给我们的反馈,发现它的问题。
科学思维作为高阶能力,培养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但对于初中生,最缺的就是时间,他们被上课、作业等填满,几乎没有时间静心思考。
如何从小培养科学思维?
与其等到初中让科学思维与复杂科学概念结合(特别是到了高中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的组合就让更多人望而却步了),不如从小学开始,将科学思维与孩子感兴趣的大自然和观察相结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处处充满动植物,这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然的观察场所和思考素材。
从观察一棵树开始的科学思维课
AI时代从知识学习者到概念创造者
主讲人:李璇(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我们邀请到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李璇老师(她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和瑞典皇家工学院),与家长们共同探讨:
如何让孩子
从“记忆知识”转向“思考知识”?
日常生活中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为什么说科学思维
是AI时代的关键能力?
大家也可以带着问题现场交流。本次活动特别为每组家庭准备了一份实用礼物:李璇老师的科普书《从观察一棵树开始的科学思维课》。这本书将引导孩子从身边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逐步培养科学思维,现场李璇博士也会带着孩子们进行互动,感受书中的内容,一起来尝试解决一个好玩的科学问题。
欢迎对科学思维或对大自然感兴趣的孩子带着家长参加。
现场名额有限,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告别死记硬背,帮助他们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会探索,为他们的未来解决真实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11月7日
活动时间
11月9日(周日)
14:00-15:30
杭州市武林广场8号
浙江省科协大楼一楼科学咖啡馆
编辑:邱伊娜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