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医药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工业+商业双轮驱动的稳定发展模式。医药工业板块聚焦创新药与中药现代化,2025年中报显示工业销售收入达121.60亿元,占总营收8.6%,毛利率显著高于商业板块。医药商业板块则依托全国25个省市的纯销网络,覆
上海医药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其投资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的协同优势与战略布局。
一、全产业链布局:工商协同构筑护城河
上海医药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工业+商业双轮驱动的稳定发展模式。医药工业板块聚焦创新药与中药现代化,2025年中报显示工业销售收入达121.60亿元,占总营收8.6%,毛利率显著高于商业板块。医药商业板块则依托全国25个省市的纯销网络,覆盖3万家医疗终端,2025年上半年商业收入1294.33亿元,同比增长2.17%,成为现金流稳定器 。这种工商一体化模式不仅降低了单一业务的政策风险,还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渠道协同提升整体效率,例如工业产品通过自有商业网络快速渗透市场,商业板块则为工业提供终端数据反哺研发。
二、创新药研发突破:管线梯次化打开增长空间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7.29亿元,占医药工业收入9.52%,重点布局肿瘤、免疫、神经等领域 。当前新药管线总数达57项,其中创新药45项,部分核心品种已进入收获期:
I001片(SPH3127):治疗高血压的NDA上市申请已获受理,预计2026年获批,有望成为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
BCD-085: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创新型抗IL-17单抗,NDA申请已提交,对标全球销售额超50亿美元的修美乐,市场潜力巨大。
中药创新药:参芪麝蓉丸(脊髓型颈椎病)完成III期入组,SRD4610(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启动全球多中心III期,并获FDA孤儿药认定,中药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
此外,公司通过开源创新生态(如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吸引8家高成长性企业入驻,加速技术转化与产品管线扩容 。
三、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政策红利下的差异化优势
在政策支持中药传承创新的背景下,上海医药通过并购整合与循证医学研究重塑中药业务。2025年完成对和黄药业10%股权收购,持股比例达60%,并表后每年预计贡献4亿元净利润增量。和黄药业核心产品麝香保心丸年销售额近30亿元,通过“二次开发”实现现代医学验证,成为中药国际化标杆;胆宁片以西医适应症身份进入加拿大市场,开创中药复方制剂出海新模式。公司还积极拓展“大健康OTC+新零售”,2025年“618”期间信谊微生态单场抖音直播GMV达3800万元,传统中药品牌通过数字化营销焕发新生。
四、商业创新业务:高增速赋能第二增长曲线
医药商业板块在传统分销基础上,创新业务表现亮眼:
创新药分销: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服务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9.7%,新增进口总代品规25个,覆盖默沙东、赛诺菲等跨国药企重磅产品 。
合约销售(CSO):业务规模同比激增177%至80亿元,产品数达65个,凭借合规的销售体系与覆盖全国的终端网络,成为国内最大的CSO服务商之一 。
互联网+健康服务:依托上药云健康与镁信健康,构建“商业保险+专业药房”闭环,2025年“脑安康”健康管理体系覆盖AD患者全病程,推动创新药支付方式多元化。
五、国际化战略:从产品出海到全球布局
上海医药以香港为桥头堡,加速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2025年上半年新增海外产品注册申报18个,累计完成25个项目,胆宁片、正气片等中药成功进入加拿大、阿联酋 。同时,公司通过技术输出与国际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例如与德国赛康合作开发高端医疗器械,在法兰克福CPHI展会上展示绿色工艺与晶型研究成果,吸引海外药企定制生产订单。国际化不仅分散了国内政策风险,还为创新药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SRD4610若在欧美获批,可享受孤儿药市场独占期与溢价。
六、财务韧性:盈利改善与现金流优化
尽管面临集采压力,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成本控制实现盈利质量提升。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4.59亿元,同比大增51.56%,其中工业板块利润占比提升至25.8%,商业板块净利率稳定在1.38%。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转正,自由现金流用于研发投入与战略并购,资产负债率62%处于行业合理水平。此外,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与供应链金融优化资金周转,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105天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100天,资产利用效率逐步改善。
七、政策红利与估值修复机遇
当前医药行业正经历创新驱动+支付改革的结构性变革,上海医药在多个领域受益于政策支持:
创新药:国家药监局加速审评审批,优先审评、突破性治疗等政策缩短上市周期,公司1类新药有望享受医保谈判溢价。
- 中药:《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中药工业营收占比达30%,公司中药业务增长确定性增强 。
商业流通:“互联网+药品流通”政策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公司上药云健康已接入全国2000家医院,处方药外流红利逐步释放。
从估值看,公司港股PE(TTM)仅6.9倍,A股PE(TTM)13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A股医药生物PE约25倍),且市净率0.8倍处于近十年低位。随着创新药陆续上市与商业创新业务放量,估值修复空间显著。机构普遍给予“买入”评级,平均目标价23.58元,较当前股价存在约28%上行空间 。
上海医药凭借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药突破、中药国际化与商业模式创新,已形成低估值+高壁垒+强成长的投资逻辑。短期看,工业板块创新药上市与商业板块利润率提升将驱动业绩增长;长期看,随着全球研发与市场布局的深化,公司有望从“中国药企”升级为“全球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追求稳健收益与长期价值的投资者,上海医药是兼具防御性与进攻性的优质标的。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