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家靠人工智能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公司,一边是营收年年往上走,一边是亏了十年还没见头,连IPO前的股权操作都透着古怪,这事得好好跟大家掰扯掰扯。
2025年10月,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把港交所IPO的招股说明书交了上去。
这家靠人工智能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公司,一边是营收年年往上走,一边是亏了十年还没见头,连IPO前的股权操作都透着古怪,这事得好好跟大家掰扯掰扯。
魔视智能的主营业务分三块,MagicDrive、MagicParking和MagicSafety,其中MagicDrive是绝对的“赚钱主力”。
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这块业务的销售收入分别是7106.1万元、6981.9万元、22706.9万元、11652.2万元。
这些收入算进当期营收里,占比最低也有47.6%,2024年更是飙到了63.6%,靠着这个主力业务,公司营收确实涨得挺显眼。
2022年营收11779.7万元,2023年14652.7万元,2024年直接冲到35683.6万元,2025年上半年也有18864.1万元。
2024年那波增长是真猛,本来想夸它业务发力找对了方向,但后来发现,营收涨得再欢,也没挡住亏损的窟窿。
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每年的年内溢利都是负数,分别是-20043万元、-22795.4万元、-23349.8万元、-11165.5万元。
三年半算下来,总共亏了77353.7万元,平均每年亏超2亿。
更让人咋舌的是,从2015年成立到2025年6月,十年时间里公司总亏空已经到了10.22亿元,平均每年烧1亿,到现在还没从亏损里爬出来。
亏了这么多还能撑着没倒下,肯定不是靠自己造血,全靠资本一直“输血”,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魔视智能已经完成了11轮融资,累计融到的钱差不多9亿元。
这些钱就像它的“救命钱”,一边填亏损的窟窿,一边支撑业务往下走,但智能驾驶行业本来就费钱,研发、人力都是大开销,就算有融资,这么一直亏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
让人看不懂的还不是亏损,是它IPO前的股权操作,2025年6月,也就是递招股书前4个月,陈建飞、夏新明、浙江美大刚以9.4元/股的价格,给公司增资了2.93亿元。
按说刚拿到这笔钱,公司资金压力该缓一缓,可没成想,紧接着6月到7月,就有股东开始转让股权。
陈建飞、夏新明、金和远高这些主体转让股权时,价格区间在3.8元/股到8.4元/股之间,所有转让价都比之前9.4元的增资价低,最低的3.8元,连增资价的4成都不到。
如此看来,这定价差异也太大了,难免让人怀疑这价格到底公不公允,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陈建飞的操作。
他6月刚以9.4元/股的价格增资成了股东,才过一个月,就把手里20139美元注册股本,以8.4元/股的价格转给了夏新明。
每股直接亏1块钱,这“高买低卖”的操作,要是普通投资者这么干,早该肉疼了,搞不清他这是为啥,是不看好公司后续发展,还是有其他隐情?
本来想琢磨下是不是有特殊情况才这么定价,但翻遍能看到的信息,也没找到合理的解释。
港交所对Pre-IPO阶段的股权变动本来就严,这种定价反差大的情况,很可能会被追问。
而且刚增资2.93亿,没几个月就急着冲IPO,这着急劲儿,让人觉得公司可能还是缺钱。
就算有了增资款,面对持续的亏损和研发需求,这点钱怕是不够用,才想着靠上市再募一笔。
魔视智能冲港IPO这事,说到底是想解决钱的问题,这能理解,毕竟智能驾驶行业前景摆在那,要是能靠上市拿到钱,优化业务、控制亏损,说不定还有转机。
但营收涨不盈利、股权定价有争议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真的上市了,投资者买不买账还是个未知数。
更何况,行业里竞争对手不少,华为ADS、特斯拉FSD这些都在抢市场,魔视智能要是一直陷在亏损和股权争议里,想在赛道里跑赢,难度可不小。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