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11月,考研复习早已脱离 “广撒网” 的阶段。这个月的核心不是创造 “逆袭奇迹”,而是 “巩固已有成果、确保保底得分”,用精准策略把过去十个月的努力,转化为考场上的稳定发挥。
到了11月,考研复习早已脱离 “广撒网” 的阶段。这个月的核心不是创造 “逆袭奇迹”,而是 “巩固已有成果、确保保底得分”,用精准策略把过去十个月的努力,转化为考场上的稳定发挥。
一、先调认知:11月是 “颗粒归仓” 的关键期
首先要接受一个现实:11月,你的知识体系 “大格局已基本定型”。此时再花大量时间学新知识、钻偏题怪题,不仅事倍功半,还会加剧焦虑。
11月的复习逻辑,应该是 “收割” 而非 “播种”。核心目标只有一个:让已经学会的知识更牢固、更系统,确保考场上能快速提取、准确作答。
二、分科目 “保底任务” 清单:照做,就能稳
(一)数学:抓 “精准” 与 “熟练”,保住基本盘
数学是拉分关键,11月不用追求难题,做好三件事就能稳住分数。
真题二次精耕:每周精析2套近10-15年真题这一遍别盯着分数看,要 “解剖麻雀” 式分析每道题。卡壳时先问自己:是概念不清、公式记混、计算失误,还是思路没打开?然后回归教材和笔记,把对应的定义、定理、公式重新梳理,确保基础无盲区。
计算能力每日练:每天20-30分钟纯计算训练计算是数学的 “生命线”,每天固定时间练积分、求导、求极限、矩阵运算。素材用真题计算部分或专项练习册,不追求难度,只练速度和准确率,形成肌肉记忆。
全真模拟找节奏:每两周1次3小时严格模考用全新真题或高质量模拟卷,完全还原考场环境 —— 限时、用答题卡、不查资料。重点练两点:一是时间分配,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二是心态调整,学会遇到难题果断跳过,不纠结。
(二)政治:抓 “黄金提分期”,选择题 + 分析题双管齐下
11月是政治提分最快的阶段,把精力聚焦在 “性价比最高” 的任务上。
选择题:刷预测卷,吃透考点保底任务是 “做完并吃透主流预测卷的所有选择题”。把复习重心从厚教材转移到预测卷,通过刷题覆盖年度核心考点和时政热点。错题不能只看正确答案,要把四个选项涉及的知识点都弄明白,再回到核心考点书里巩固记忆。
分析题:启动背诵,积累语料11月必须开始准备分析题,保底任务是 “背马原原理 + 记时政素材”。
马原部分:所有重要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必须背到滚瓜烂熟,确保看到材料能快速对应原理。
时政部分:聚焦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年度热点,背诵相关答题框架和经典表述,提前储备素材,避免考场上 “无话可写”。
(三)英语:抓 “作文” 大头,阅读保持手感
英语11月的核心是 “保作文、稳阅读”,这两部分占分最高,提分最直接。
作文:整理专属模板,背熟 + 默写保底任务是 “整理并背熟大小作文各3套核心框架”。别直接照搬范文,结合多篇范文提炼出有个人特色的模板和句型库,涵盖图表、书信、议论文等常考类型。背熟后用真题话题套用练习,确保能在规定时间内流畅默写,不犯语法和拼写错误。
阅读:每天精读,保持手感保底任务是 “每天精读1-2篇真题阅读”。不用刷大量新题,把做过的真题拿出来重新分析:拆解长难句、梳理文章逻辑、总结出题思路。重点是保持对英文文本的熟悉度,避免 “手生”。
(四)专业课:抓 “核心考点”,放 “次要内容”
专业课分值高、内容多,11月要学会 “抓大放小”,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锁定高频考点,反复背诵把历年真题的考点在参考书上标注出来,找到重复出现的核心章节和题型。针对这些 “必考点”,开始系统性反复背诵,确保提到相关知识点,能快速回忆起关键内容。
画思维导图,构建体系合上书本,尝试画出每一章或每个专题的知识体系图。这一步能帮你跳出细节,形成宏观视野,遇到综合性大题时,能快速串联知识点,条理清晰地作答。
最后,11月的复习拼的不是 “熬夜时长”,而是 “策略精准度”。把以上 “保底任务” 落实到每天,不贪多、不焦虑,就能稳稳朝着上岸目标推进。
来源:MBA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