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故事:不止讲出来,更要被听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7:20 1

摘要: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我们采访了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工作坊多位学员,请他们从思考和实践双向角度分享,如何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编者按: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我们采访了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工作坊多位学员,请他们从思考和实践双向角度分享,如何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2024年11月28日,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工作坊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快一年了,我们找到多位学员,向他们抛出这个问题:带着工作坊培训的所感所思,结合近一年的国际传播实践,如何才能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海报

避免单方面的传声筒

“共情共鸣”是工作坊培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多位中外导师都在授课中提出“共情叙事”、以“受众为导向”的核心观点。

第二届创作计划入选作品《和平画语》主创代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国际和平宣传部宣传干事李雪琦很认同这个观点。过去一年,“受众思维”使李雪琦及团队的内容策划视角发生了很大改变,“要做好国际传播,需要超越生硬的宣传,从受众感兴趣的题材领域出发,挖掘引发全球共鸣的故事与情感连接点,把单向宣传变为分享故事。”

△《和平画语》工作照

第二届创作计划入选作品《世界屋脊上的运动场》导演、墨责(北京)科技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凡林也表达了相同感受。“内容创作不能止于‘讲出来’,更要追求‘被听懂’。过去一年,我们致力于寻找引发人类普遍情感共鸣的故事切入点,让作品成为连接中外的桥梁,而非单方面的传声筒”,林凡林说,作为以译制为特色的团队,工作坊培训中收获的“文化适配”与“情感传递”理念,也被自己不断运用到翻译作品的工作中。

走出自说自话的传播困境

内容创作扎实但传播不力是个老大难问题。

第二届创作计划入选作品《传承》主创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史哲宇认为:“对我和团队帮助最大的是‘文化转译’的思维方式和‘微观叙事,宏观视角’的工作方法。”

史哲宇表示,有效的国际传播并非内容的简单翻译,而是深层次的“文化转译”。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为团队的内容策划与创作,提供了更清晰的目标和路径。

△《传承》海报

史哲宇结合短片《传承》进行国际化改编的过程,举例说明“文化转译”对国际化叙事的帮助。“我们将核心从‘技艺’转向‘守艺人’,聚焦Z世代传承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坚守、创新并寻找出路的内心挣扎与成功转型。通过强化个人成长弧光,使非遗文化不再是冰冷的标本,成为与全球年轻人面临的职业选择、传统与现代冲突等共通议题相呼应的生动故事。这一转变使该片在国际影视节上获得了更多关注,让我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叙事所具有的穿透力。”

第二届创作计划入选作品《寻找日意格》主创代表、福建国际传播中心海外传播部负责人陈佛烘表示,进行抗战题材创作时,他和团队始终围绕“战争反思与和平渴望”的中外共通情感,更多采用“贴近个体视角”,弱化历史题材可能带来的距离感,让海外受众更容易代入和理解。

本土选题+中华文化内涵+全球视野

第二届创作计划入选作品《众生的秘境》主创代表、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制片人盛勇表示,通过工作坊培训学习,他和团队更加明晰如何让本土题材在国际语境中传播。

△《蛇岛的祝福》海报

结合纪录片《众生的秘境》进行国际化改编的经历,盛勇分享了自己对“如何将纪录长片浓缩精华为吸引国际观众短视频”的思考——“要运用本土选题+中华文化内涵+全球视野的表达,将创作纪录长片的传统叙事技巧,转化为适应新媒体平台传播的短视频,将传统纪录片的宏大叙事转化为碎片化、微观化、细节化的表意;同时分析海外受众的偏好,制造‘视听新奇’,让海外受众能够快速感知故事内核和‘爽点’。”

盛勇认为,“当长纪录片的完播率不够理想时,我们试着去挖掘素材中的若干个‘一’,比如一个非常规的动作,一种新奇的表达,一段意想不到的故事,一方从未历经的场景。将它们在适当的位置嵌入片中作为片花和导视;在新媒体账号上,也将这若干个‘一’作为切片,通过网络圈层文化产生的趣缘群体与关键意见领袖的扩散式传播,实现受众的聚集观看。”

△《弦声回响》海报

第二届创作计划入选作品《弦声回响》副导演张奥表示,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往往和我们不一样,若用“自己的习惯” 讲故事,很容易造成 “认知壁垒”。“《弦声回响》开拍前,工作坊老师提醒我们要站在安娜的视角想问题——她第一次到呼伦贝尔,最先好奇的不是‘文化符号’,而是‘这里的人怎么生活、怎么表达情感’。这种‘从对方熟悉的认知起点切入’的思维,让陌生的文化变得可感知、可理解,避免了自说自话的传播困境。”

来源:解读中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