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刚用单反拍视频,总觉得 “手稳就能代替支架”,结果举机 10 秒就手抖,画面要么歪成 “斜塔”,要么颠得像 “坐拖拉机”。成都树莓教育学员小王之前拍校园 Vlog,徒手举单反跟拍同学,成品里教学楼都歪出了 “对角线”,评论里有人调侃 “这是拍悬疑片吗?楼
第一类:画面稳定避坑 —— 别让视频 “跳醉步”,稳是好片的底色
很多人刚用单反拍视频,总觉得 “手稳就能代替支架”,结果举机 10 秒就手抖,画面要么歪成 “斜塔”,要么颠得像 “坐拖拉机”。成都树莓教育学员小王之前拍校园 Vlog,徒手举单反跟拍同学,成品里教学楼都歪出了 “对角线”,评论里有人调侃 “这是拍悬疑片吗?楼要塌了”;后来按老师教的避坑方法调整,3 天就拍出了工整的视频,播放量比之前高 2 倍。
避坑 1:徒手拍不架支架 —— 再稳的手也扛不住单反沉
别信 “练练就稳了” 的说法!单反机身 + 镜头少则 1 斤多,举 10 秒手臂就会酸,拍固定场景(比如美食制作、产品展示)必歪。学员小李之前徒手拍烘焙视频,镜头从面粉移到烤箱,画面晃得像 “过山车”;后来把单反架在三脚架上,打开机身水平仪(大部分单反有此功能)调平,成品里碗盘、烤箱全是横平竖直,有人评论 “看着就舒服,想跟着学”。如果拍移动场景(比如探店跟拍),没有稳定器的话,可用 “八爪鱼支架” 缠在栏杆、树干上,比徒手拍稳 10 倍。
避坑 2:移动跟拍 “大步甩臂”—— 画面颠成 “波浪线”
跟拍人物或移镜时,别 “大步流星” 还甩着手臂,要学 “小碎步 + 腰发力”: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小步慢走,让相机跟着身体节奏平移,别光靠手臂动。学员小张之前拍户外探店,走着拍时脚步又大又快,画面颠得让人 “头晕”;后来练了 20 分钟 “小碎步移镜”,再用相机肩带缠手腕(防手抖),移动画面稳得像 “用了稳定器”,粉丝说 “跟着你的镜头逛,像自己去了一样”。
第二类:参数设置避坑 —— 别让自动档 “瞎指挥”,手动控参才可控
新手拍单反视频,总爱切 “自动档(P 档)”,觉得 “省心”,结果画面要么忽明忽暗像 “闪光灯坏了”,要么快门太快拍不出动态感,还以为 “是相机画质差”。成都树莓教育学员小李用自动档拍日落视频,云层飘过时光线变弱,相机自动拉高 ISO,画面满是 “小颗粒”,粉丝问 “你这是拍老电影吗?画质太糊”;后来按避坑方法手动调参,画质立马通透。
避坑 1:全程用自动档 —— 明暗乱跳、噪点爆炸
自动档会让相机 “随机改参数”:比如从室内走到阳台,光线变亮,相机可能突然缩小光圈,画面立马变暗;拍 4K 视频时,还可能悄悄拉高 ISO 到 800 以上,满屏噪点。建议切 “手动档(M 档)” 或 “快门优先(Tv 档)”:拍日常视频,固定 ISO 在 100-400(少噪点),快门设为 “2 倍帧率”(比如 25 帧视频设 1/50 秒,30 帧设 1/60 秒),这样画面不会 “卡帧”;光圈按场景调 —— 拍人像用 f/2.8(虚化背景),拍风景用 f/8(全画面清晰)。
避坑 2:白平衡 “跟着光线乱飘”—— 色调忽冷忽热
自动白平衡拍视频,最容易 “翻车”:比如从暖光室内走到冷光阳台,画面会突然从 “橙黄” 变 “冷蓝”,像 “换了滤镜没换好”。学员小王之前拍厨房视频,灯光一变画面就偏黄,后期调色都救不回来;后来拍前 “手动设白平衡”:室内暖光设 3200K,户外晴天设 5500K,阴天设 6000K,全程色调统一,还不用后期大调。
第三类:声音收音避坑 —— 别让 “杂音盖过主体”,好视频要 “听得清”
很多人拍单反视频,只盯着 “画面清不清”,却忽略 “声音杂不杂”,用单反自带麦克风收音,结果户外满是 “风声呼呼响”,室内全是 “回声嗡嗡叫”,粉丝说 “想听听你说啥,全是噪音”。成都树莓教育学员小张拍访谈视频,用自带麦收音,后期剪视频时发现,空调声比人物说话声还大,只能重拍;后来按避坑方法接外接麦,一次就拍成功。
避坑 1:依赖单反自带麦克风 —— 杂音比主体声还大
单反自带麦克风 “收音范围广还怕风”,拍户外视频时,哪怕微风也会录出 “呼呼” 的风声;拍室内视频,还会把空调、冰箱的噪音全录进去。新手入门建议接 “领夹麦”:夹在说话人衣领上,无线款更方便(比如百元级领夹麦),能精准收人声,过滤环境杂音;拍户外场景,再给麦克风套个 “防风毛套”,风声基本能消掉。学员小赵用领夹麦拍探店视频,后期剪出来,人物说话声清晰得像 “面对面聊天”,没人再问 “你刚才说啥”。
避坑 2:收音时 “主体离麦太远”—— 声音小得像 “蚊子叫”
就算接了外接麦,也别让说话人离麦太远:领夹麦要离嘴 10-15 厘米,指向性麦克风(对着主体收音)要离主体 1-2 米内,不然声音会小得像 “蚊子叫”,后期拉高音量还会带出更多杂音。学员小李之前拍户外讲解,把指向麦架在三脚架上,自己站在 3 米外说,后期声音小得听不清;后来把麦挪到离自己 1.5 米处,一次就录清晰了。
第四类:细节把控避坑 —— 别让 “小疏忽” 毁全片,细节决定质感
新手拍单反视频,总爱 “拍完就导片”,却忽略 “构图太满、背景杂乱、电量不足” 这些小细节,结果画面没重点,还可能拍一半就停拍,白忙活一场。成都树莓教育学员小赵拍旅行视频,拍到一半相机没电,之前拍的还没备份,气得差点砸机;后来按避坑方法做拍前检查,再也没出过错。
避坑 1:构图 “塞满画面”—— 主体挤成 “沙丁鱼”
拍视频别把主体 “怼满屏幕”,比如拍人像,别从头顶切到膝盖,要留 “上 1/3 天空、下 1/3 地面”,像 “给主体留呼吸空间”;拍美食,别把盘子塞满画面,周围留一点空白,再擦掉桌面污渍,画面更清爽。学员小王之前拍牛排视频,把盘子塞满画面,连溅到桌上的酱汁都拍进去,显杂乱;后来按 “九宫格构图”,把牛排放中间,周围留空,成品发出去有人问 “这是哪家店?看着好有食欲”。
避坑 2:拍前不查 “背景 + 电量”—— 乱入杂物或中途停拍
拍前花 30 秒做两件事,能避开 80% 的麻烦:①扫一眼镜头里的背景,有没有乱入的垃圾桶、电线、路人(比如拍探店,先让服务员把门口杂物收走);②查相机电量和储存卡空间 —— 单反拍视频耗电快,建议带备用电池(比如拍 1 小时视频,备 2 块电池),储存卡用 U3 级以上(拍 4K 不卡顿)。学员小张之前拍婚礼视频,没查储存卡,拍一半提示 “空间不足”,错过新人交换戒指的瞬间,悔得不行;后来每次拍前必查,再也没出过这种错。
成都树莓教育的避坑小提醒
新手不用怕 “记不住太多避坑点”,拍前可列个 “30 秒检查清单”:①架支架 / 调水平仪(画面稳);②切手动档设参数(ISO、快门、白平衡);③接外接麦试收音(声音清);④扫背景清杂物(画面净);⑤查电量和储存卡(不中断)。成都树莓教育的学员一开始拍视频,也常犯 “徒手拍、用自动档” 的错,练 10 次左右就能熟练避坑。比如学员小李,第一次拍视频犯了 3 个坑,第三次拍就只忘关一次镜头防抖,现在已经能独立拍客户的产品视频了 —— 单反拍视频不是 “炫技”,而是 “绕开坑、稳扎稳打”,只要避开这些常见问题,你也能拍出让别人问 “用什么设备拍的” 的好视频。
来源:成都王老师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