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天价薪酬方案引争议,1万亿美元对赌特斯拉未来十年命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6:57 1

摘要:10月27日,特斯拉董事长罗宾·德诺姆在致股东信中警告:如果CEO埃隆·马斯克的10年期薪酬计划未获批准,马斯克可能离职。

10月27日,特斯拉董事长罗宾·德诺姆在致股东信中警告:如果CEO埃隆·马斯克的10年期薪酬计划未获批准,马斯克可能离职。

这份薪酬计划规模空前,高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特斯拉成立以来利润总和的数倍。

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发出警告,若马斯克薪酬方案在11月6日的股东大会上被否决,特斯拉股价可能面临超过10%的即时抛售。

这将被市场解读为对马斯克领导力的“不信任投票”。

这纸薪酬方案,与其说是工资单,不如说是一份长达十年的对赌协议。

按照设计,马斯克想要拿到这笔钱,必须带领特斯拉实现几乎不可能的目标。

市值需要翻近8倍到8.5万亿美元,超越现在的全球股王英伟达,利润要比2024年提高将近24倍,达到4000亿美元。

还需要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完成1000万个FSD活跃订阅用户注册,交付100万台特斯拉机器人,以及投入运营100万辆Robotaxi。

如果全部解锁这些目标,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将从13%增至约25%。

按照8.5万亿美元的市值估算,这多出的12%的股票价值1万亿美元。

“如果这已经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就麻烦大了。”

教皇利奥十四世在采访中表达了对这种财富集中现象的担忧。

他甚至将马斯克的薪酬与收入差距联系在一起:

“60年前,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可能是工人收入的四到六倍……现在是600倍。”

表面上,这是一场关于薪酬的争论,实则关乎特斯拉未来十年的命运走向。

马斯克本人对此并不掩饰,他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道出了真正意图:

“我对于自己在特斯拉拥有多少投票权的根本担忧在于:

如果我真的去打造一支庞大的机器人军队,未来是否可能被突然罢免?”

他进一步解释:“这个所谓的‘薪酬’计划,本质上正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

它被称为薪酬,但实际上我并不会去花掉这些钱。

控制权,才是这场博弈的核心筹码。

马斯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商业史上,创始人被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逐出门外的案例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当属史蒂夫·乔布斯与苹果的往事。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萝宾·德诺姆为这一方案辩护,认为其激励独特的表现,并且是 “做别人从未做过的事情”。

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则称赞该薪酬包是特斯拉投资者的 “好交易” 。

然而,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SS)发出了反对声音。

这家在全球代理投票顾问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机构认为,薪酬规模简直是“天文数字”,

即使只是部分实现了目标,其方案也可能继续向首席执行官支付巨额薪酬,现有股东的股权也会被稀释。

特斯拉正处在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司转型的阵痛期。

德诺姆称此次投票是特斯拉 “关键拐点” ,马斯克 “独一无二” 的领导力无可替代。

这一转型期也反映在特斯拉近期的业绩表现上。

数据显示,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净利润同比暴跌71%。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季度特斯拉在欧盟的新车销量同比暴跌45%至36167辆。

而在同一时期,欧盟的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了23.9%。

与此同时,马斯克还面临另一个挑战。

他被视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亲密盟友,在新一届美国政府中领导政府效率部,这引发了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观的质疑。

政治与商业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

马斯克4月22日表示,他计划在5月“大幅”减少为特朗普政府工作,以专注于特斯拉。

然而,这种过度介入政治的行为,已经对品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伤害。

在这场万亿美元薪酬的博弈中,各方势力展开了激烈角力。

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两个阵营。

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对此表示批评,称该薪酬包 “极其不道德” 和 “疯狂的经济学” 。

另一方面,马斯克的头号“铁粉”,方舟投资(Ark investment)创始人“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 Wood)则认为,新的薪酬方案将以压倒性优势获得通过。

“那个时候,特斯拉还未被纳入任何指数。如今特斯拉占标普500指数权重的2.4%,指数基金不足以左右投票结果。”

伍德在X上发表观点称。

从历史数据看,马斯克确实有着一支忠诚的股东队伍。

2018年的薪酬方案,马斯克获得了72%的赞成票。

然而,与2018年相比,如今的特斯拉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

市值自去年12月创下的历史高点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超40%。

更为关键的是,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崛起,特别是比亚迪的强势竞争,正在改变全球电动车市场格局。

Stellantis集团前首席执行官Carlos Tavares甚至公开质疑:

“我不确定10年后特斯拉是否还会存在,特斯拉固然是一家富有创新力的企业,但最终会被比亚迪的效率所击败。”

股东大会的表决进入倒计时,华尔街正在密切关注。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投资者应预见到,马斯克先生将重申其对于在没有获得25%话语权的情况下,继续领导特斯拉进入军民两用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保留意见。”

万亿美元薪酬的背后,是特斯拉对于保住灵魂人物的孤注一掷,也是马斯克对于未来科技主导权的精心布局。

普通打工人的薪酬谈判仅关乎个人生计,而马斯克的这一局,牵动着全球科技产业的神经。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