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茶圈最荒唐的事:主播自己都不喝茶,只靠喊口号、带动气氛,就能把茶卖爆——更可笑的是,被割的人发现被骗后,不怪自己没脑子,反而骂“茶叶都是垃圾”。这种笑话天天上演,割韭菜的人乐此不疲,平台还故意纵容,为啥?因为低智人群才有时间天天刷自媒体,才能帮平台把垃圾信
现在茶圈最荒唐的事:主播自己都不喝茶,只靠喊口号、带动气氛,就能把茶卖爆——更可笑的是,被割的人发现被骗后,不怪自己没脑子,反而骂“茶叶都是垃圾”。这种笑话天天上演,割韭菜的人乐此不疲,平台还故意纵容,为啥?因为低智人群才有时间天天刷自媒体,才能帮平台把垃圾信息撒满全网。
你看那些卖茶直播间:主播拿着茶饼喊“这是百年古树料”,却连茶汤都不敢泡;说“喝了能降三高”,自己却连茶的产地都说错。可下面一堆人跟着抢,只因为主播说“今天下单送茶具”“最后10单”——情绪一上来,智商就下线,买回家发现是台地茶、湿仓茶,喝着又涩又霉,转头就骂“普洱茶都是坑”。从来没想过:为啥自己连“主播喝没喝茶”都没看清,就敢掏钱?
平台更精明,嘴上喊着“弘扬茶文化”,实际只推能赚流量的内容。正能量的茶知识没人看,“59.9包邮七饼古树茶”“喝普洱茶致癌”的标题反而能爆——不是平台不知道信息垃圾,是低智人群爱看这些,能帮平台赚广告钱、涨活跃度。真正懂茶的人发点“辨茶技巧”“传统工艺”,要么没流量,要么被喷“装X”,好内容早被垃圾信息埋了。
更让人寒心的是专家教授:看着主播忽悠人、平台推垃圾,却没人站出来点破“卖茶靠情绪是骗局”“低智被割别赖茶叶”。反而跟着说“茶叶就是饮品,别谈功能”“科学检测才靠谱”,可真要他们分辨“古树茶和台地茶”“湿仓茶和干仓茶”,又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说到底,还是怕得罪平台、得罪资本,只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哪管喝茶人被割得多惨。
再看整个大环境:从新能源到医疗医药,从传统行业到高科技,看似热闹,实则全是负能量爆发的苗头。不是发展不行,是科学标准把路走歪了——只追求“短期见效”“数据达标”,把资源堆在一点,只让少数人得利,多数人的问题压根没解决。就像普洱茶,本来靠传统工艺能越存越香、能调理体质,现在却被科学标准改成“保质期短、没功能”,喝着没效果还伤身体,这样下去,崩盘是早晚的事。
之前有个茶友,被主播忽悠买了“998元冰岛老茶”,喝着像树皮,找我鉴定才知道是去年的台地茶压的。我帮他选了款真正的临沧料新生茶,教他怎么看条形、闻香气、尝口感,现在他不仅能自己辨茶,还能帮朋友避坑——其实不是喝茶的人智商低,是没人教他们“怎么不被情绪带动、怎么辨真茶”。
如果你也怕被主播割韭菜、怕买不到好普洱,别再跟着情绪走。毕竟好茶从来不是靠主播喊出来的,是靠懂茶的人一口口尝、一次次试出来的。有人能帮你避开“情绪陷阱”,帮你找到按传统工艺做的、能越存越香的真普洱,总比自己瞎买、被骗了还怪茶叶强。
毕竟被割不是茶叶的错,是你没找对懂茶的人——你愿意一直当韭菜,还是想试试喝对真茶的感觉?
来源:仁易普洱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