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科领航·儿科】孩子沉迷手机坐不住?中医提醒:小心电子产品“激肝困脾”伤健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6:20 1

摘要:为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智慧,即日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陆续推出【铭科领航・儿科】系列内容。

为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智慧,即日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陆续推出【铭科领航・儿科】系列内容。

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深耕中医儿科抽动症、多动症领域,精研辨症理论与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近50年临床经验与学术积淀,守护万千患儿的成长健康。

本系列将汇集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潜心总结儿科疾病科普知识,以及青年医者的跟师临证感悟,记录从"扶土抑木"理论到辨证施治的临床实践之路。

“医生,我家孩子一玩手机就停不下来,上课坐不住、作业写不完,是不是电子产品惹的祸?”在儿科门诊,这样的疑问几乎天天出现。随着手机、平板、电视全面“入侵”童年,多动症(ADHD)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电子产品到底是伤肝还是伤脾?中医带你一探究竟。

一肝与脾,谁才是“第一受害者”?

中医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是生理特点,也是疾病的突破口。

伤 肝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屏幕画面高速切换、内容刺激;久而久之肝气化火;孩子会出现头胀、眼红、烦躁;这些正是多动症的核心表现。

伤 脾

脾主运化,主肌肉、主思。孩子久坐不动,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脾阳不振、运化失司;“思则气结”;致使痰湿内生、上蒙心窍,注意力自然涣散。

一句话总结:电子产品先“激肝”,再 “困脾”,肝风夹杂痰火,共同导致了孩子多动的问题。

二屏幕是如何影响孩子的?

1.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入睡难、睡眠浅→肝肾阴虚,虚火上扰;

2.碎片化信息轰炸→心神被“切割”,无法持续专注;

3.即时奖励机制(点赞、通关)→多巴胺频繁释放,对普通课堂刺激“脱敏”。

结果:孩子夜晚难以入睡,白天更加躁动,形成“越刷手机越兴奋,越兴奋越刷”的恶性循环。

三家长如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01限定时间:

3-6岁儿童,每日使用时长≤30分钟;小学生每日≤1小时,饭后、睡前禁用。

02注意力转移:

放学后先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跑步、跳绳、踢毽子,疏肝风、健脾气;阳光促进多巴胺正常代谢,晚上更好入睡。

如运动训练过程中有疼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如出现其他不适请及时就医。

03护眼养肝:

“20-20-20”法则——每使用电子屏幕20分钟,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清脑明目。

04食疗辅助:

可给孩子食用小米山药粥、胡萝卜蒸蛋;,甘味入脾,助运化;睡前1小时温热水泡脚,加艾叶、菊花,引火下行,敛阳入阴。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四给家长的“情绪屏保”

孩子的问题常是家庭系统的“报警器”。若父母自己也机不离手,却要求孩子自律,无异于“火上浇油”。中医讲“正己化人”,家长先做榜样,设立“家庭电子宵禁”,通过亲子共读、搭积木、写大字等方式,用“静”的活动替代“躁”的刺激,阴平阳秘,孩子自然专注平和。

结语

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有度”。肝得疏泄而不亢,脾得运化而不滞,阴静内守,阳动有序,孩子才能在真实世界里专注成长,而非在屏幕中“肝风飘摇”。今天开始,给孩子的肝和脾同时“减减负”,让眼睛有光,也让心灵有光。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