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国产第二代伞形腔静脉滤器第二代产品Octoparms II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心血管外科二(安君团队)成功置入、回收。这是该国产滤器今年3月1日上市后东北地区首例置入和回收,标志着更新换代的国产腔静脉滤器为广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带来更先进有
日前,国产第二代伞形腔静脉滤器第二代产品Octoparms II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心血管外科二(安君团队)成功置入、回收。这是该国产滤器今年3月1日上市后东北地区首例置入和回收,标志着更新换代的国产腔静脉滤器为广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带来更先进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病情回顾
患者为79岁男性,以“右下肢肿痛6天”为主诉入院。查体:生命指征平稳,无呼吸困难,右下肢较左侧明显肿胀伴疼痛。
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右下肢深静脉全程、胫后静脉以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双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右下肢股静脉以及髂静脉被血栓完全堵塞(图1)。
治疗方案: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抗凝
滤器置入:将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由心血管外科二李宗勋医生在安君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根据右侧股浅静脉、右髂静脉血栓的具体情况,采用左侧股静脉入路。术区(左腹股沟)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左侧股静脉建立通路,行下腔静脉造影,静脉通畅,明确双肾静脉开口位置,右肾静脉位置低,将腔静脉滤器输送系统送至右肾静脉下2.0厘米锚定区释放,滤器平衡臂以及支撑腿释放顺利,造影示滤器位置正、回收钩居中,形态满意(图2、3)。
滤器置入后术溶栓抗凝治疗:经右侧足背静脉溶栓、抗凝5天,造影显示静脉血栓完全消失(图4)后出院。
出院后口服抗凝:该患利伐沙班抗凝48天(滤器置入53天)后来院复查,下肢静脉超声显示深浅静脉管腔无异常回声,静脉血流充盈完全。腹部CT示滤器位置正,回收钩居中(图5),决定取回滤器。
滤器回收手术: 安君教授熟练地完成右颈静脉穿刺,建立颈静脉至下腔静脉(滤器位置)通路、圈套器抓捕回收钩、滤器回收至外鞘管并取回(图6、7)。整个手术过程精确、快速,仅用8分钟完成手术。
本例因右下肢弥漫性深静脉血栓,采用左股静脉入路置入,而左侧股静脉路径置入因其血管解剖走形滤器发生倾斜的几率大于右侧路径。第二代滤器即使通过左侧路径也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释放后其居中性好(图2、3)。植入后53天居中性好(图5)。
滤器回收的关键:滤器回收需要严格评估,明确滤器位置和型号、滤器有无倾斜/贴壁、下腔静脉以及血栓情况等。尤其不同滤器的体内滞留期限(滤器滞留体内时间:伞形滤器90天;柱形滤器15天)。随着国内外滤器设计以及制作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工程的进步和对滤器置入后的血流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相信更加精良的滤器会不断更新换代,为临床上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提供置入、回收更安全的滤器。
滤器回收是深静脉/肺栓塞治疗的关键一环,也是深静脉/肺栓塞全病程管理的难点。置入,尤其回收较易的新一代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可望减轻滤器回收难度,提高回收成功率。
有关下腔静脉滤器的小知识
一、定义
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形似“伞状” 或 “网状” 的金属装置,通过介入手术放置于人体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负责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回心,当下肢等部位形成深静脉血栓时,血栓可能随血流上行,若阻塞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而滤器能像 “滤网” 一样拦截血栓,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二、主要类型
滤器的种类和时间窗:不同种类的滤器的体内时间窗不一。
纺锤形滤器:回收时间窗短,一般在12至14天,对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而言大大限制了在血栓治疗中的应用,因为在临床治疗上14天内往往无法完成静脉血栓的治疗(治愈),优点为此滤器置入,尤其回收的操作容易。目前多用于骨科、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血栓。
伞形滤器:回收时间窗90天~120天,为目前国内外治疗静脉血栓/预防治疗肺栓塞的主流滤器。此类滤器置入,尤其回收需要熟练的介入技术。
三、适应证
并非所有深静脉血栓患者都需要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1)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肺栓塞风险,同时有抗凝治疗禁忌证(如严重出血倾向、近期有大出血病史等)的患者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发生肺栓塞患者。
(2)接受抗凝治疗但仍发生肺栓塞,或血栓仍在进展的患者。
(3)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面临较大手术等情况,暂时无法进行充分抗凝治疗时,可短期置入作为过渡。
四、置入与取出过程
置入:通常采用微创介入方式,医生在患者腹股沟或颈部等部位穿刺血管,通过导管将滤器输送至下腔静脉的合适位置并释放,整个过程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取出:对于可回收滤器,在规定时间内,医生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将其取出体外。若超过取出时间,滤器可能与血管壁粘连、移位以及固定钩穿透出下腔静脉等,增加取出难度、开腹取出甚至无法取出。
五、注意事项
(1)置入滤器后,患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如在无禁忌证时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2)对于可回收滤器,医生应告知患者所置入滤器种类以及取出时间(纺锤形滤器:回收时间窗短,一般在12至14天;伞形滤器,回收时间窗90天~120天 ),按时复诊,避免错过最佳取出时机。再者,要让患者知道滤器在体内,一定要口服抗凝药物(国内一般以服用利伐沙班、华法林为主)
(3)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如出现肿胀、疼痛、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六、治疗配合:持续预防血栓是核心
坚持抗凝治疗(遵医嘱):滤器的作用是“拦截已形成的血栓”,但无法预防新血栓产生。因此,只要没有抗凝禁忌证(如严重出血风险),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华法林等),具体剂量和疗程需根据血栓风险、出血风险等调整。
七、不可擅自停药、减量或换药
目前普遍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时,虽无需频繁监测,但仍需按时间规律服药,避免漏服。
八、复查与随访:把握取出时机,评估效果
定期影像学检查:术后需按医生要求复查,常用检查包括:
(1)超声(评估下肢血栓变化、下腔静脉血流情况);
(2)CT 静脉造影(明确滤器位置、形态及下腔静脉是否通畅)。
目的是判断血栓是否溶解、滤器是否移位或堵塞,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九、心理与认知:避免过度焦虑或忽视
不必因“体内有异物” 过度焦虑,滤器本身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活动,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明确滤器是“预防手段” 而非 “根治方法”,血栓的根本治疗仍需依赖抗凝、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
专家介绍
安君
心血管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硕士/博士生导师
1992—1996年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国费留学生)医学博士
1996—1998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胸外科)博士后
199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2008年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遴选为心脏外科 博士生导师
2000—2002年日本国立循环器中心 成人心脏外科临床Fellow(STA Fellow)
2004-2005 德国心脏中心心脏外科 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Fellow (DAAD Fallow)
科研、获奖经历
先后以第一人承担省部级课题 7项、国际合作(中德、中日)课题各1项、以第二人承担国家7.5攻关以及3项国自然基金课题。先后以第一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以第二人获得科技进步2等奖2项,以第一人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2等奖1项。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刊物以上以及SCI论文100篇(截至2025年2月)。
学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冠心病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胸腔镜学术委员会 委员
日本胸外科学会 会员
日本心血管外科学会 会员
国际血管外科(联盟)学会 会员
担任3届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审委员
2014-至今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委员
近年成绩
(1)2018年安君团队恢复独立开展延边地区常规体外循环下先心病、成人心脏病的手术、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射频手术(迷宫手术)以及重度心脏病术后ECMO辅助成功等高难度手术;独立开展了Stanford A型夹层的Sun式手术,B型主动脉夹层/瘤的介入治疗(杂交、去分支、体外开窗等技术),包括右位心胸腹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周围末梢动静脉疾病治疗,包括股动脉一股动脉人造血管分流术等。是目前延边地区唯一独立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常规以及介入手术的科室。
(2)2019年安君团队组建了肺栓塞反应团队(PERT),开通救治快速通道。建立了“肺循环溶栓/全身抗凝”无介入干预、保留肺动脉内皮功能的“延边方案”。连续抢救成功38例无死亡,全例达到形态学上(CTA)血栓完全清除,肺功能完全康复,无肺栓塞后综合征发生。
(3)2020年经多年潜心研究,建立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延边术式”。完成延边医院单中心,同一术者(安君)连续150例下肢静脉曲张(截至2025年2月)实施延边术式”全例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3年全例无复发。该“延边术式”的特点为无切口、无痛、术后4小时即下床活动、双下肢同期手术。已于2024年8月开设日间手术。
(4) 2024年2月利用无裸胸主动脉支架分期治疗罕见病—蓬松主动脉综合征(Shaggy Aorta Syndrome),查询PubMed至2025年3月尚未查到有关利用无裸支架分期治疗的报道。发表4篇(2025年SCI 2篇,中华核心1篇,北大核心1篇)相关论文。
(5)2024年建立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延边方案”,疗程短,达到形态学(DSA造影)清零,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
(6)2025年研究出难回收下腔静脉带孔滤器(倾斜、贴壁)的“延边方法”。
李宗勋
心血管外科二主治医师
201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2025年以来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华核心期刊论文3篇。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专家介绍
尹洪彬
心血管外科二医师
中共党员,医学硕士,2025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外科学专业。
发表学术论文5篇,SCI 2篇,第一作者发表中华核心期刊论文1篇,中华核心期刊论文2篇。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