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1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调整格局。主要指数多数收跌,市场情绪有所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954.79点,下跌0.81%;深证成指收于13378.21点,跌幅1.14%;创业板指表现相对较弱,收报3187.53点,大跌2.31%。沪深300指数下跌
10月31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调整格局。主要指数多数收跌,市场情绪有所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954.79点,下跌0.81%;深证成指收于13378.21点,跌幅1.14%;创业板指表现相对较弱,收报3187.53点,大跌2.31%。沪深300指数下跌1.47%,深证50指数跌1.92%。值得注意的是,北证50逆势上涨1.89%,报1582.71点,展现出中小盘成长股的韧性。科创50指数则大幅回调3.13%,报1415.53点,显示前期强势的科技板块出现获利回吐压力。
在市场整体调整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却悄然迎来政策与产业面的双重利好。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力争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同时,多地出台分布式光伏支持政策,推动“整县推进”项目落地,为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从产业基本面看,光伏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的关键阶段。N型电池技术加速普及,TOPCon、HJT等高效电池路线量产效率不断提升,推动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探。同时,随着硅料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组件企业盈利空间得到修复,行业整体进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此外,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光伏产品需求旺盛,出口订单持续增长,为国内光伏企业打开广阔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作为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长期发展空间确定。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光伏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当前市场调整为优质标的提供了布局良机,具备技术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和全球化布局的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
1. 硅料与硅片环节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硅料与硅 片企业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企稳和产能释放。龙头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隆基绿能: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领先企业,持续推进N型TOPCon电池技术产业化,一体化布局完善,海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TCL中环:专注于高效硅片研发与制造,210大尺寸硅片技术领先,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受益于行业技术升级趋势。
2. 电池与组件环节
电池片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技术迭代速度快。高效电池技术的普及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具备技术储备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行业领先,组件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海外市场布局广泛。
-天合光能:在HJT、钙钛矿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投入,大功率组件产品竞争力强,分布式光伏业务增长迅速。
晶澳科技:一体化布局完善,产品品质稳定,全球客户基础雄厚,盈利能力稳健。
3. 光伏设备环节
光伏产业扩张直接带动设备需求增长。随着技术升级,高效电池生产线建设加快,设备企业迎来订单高峰。
迈为股份:HJT整线设备供应商龙头,技术壁垒高,市占率领先,充分受益于HJT产业化进程。
捷佳伟创:光伏设备平台型公司,产品覆盖PERC、TOPCon、HJT等多种技术路线,订单饱满。
奥特维:串焊机技术领先,同时布局硅片、电池、组件环节设备,成长空间广阔。
4. 光伏辅材与配套环节
辅材虽占成本比重较低,但对组件性能和寿命影响重大。具备技术优势和产能保障的企业将持续受益。
福斯特:光伏胶膜全球龙头,市占率领先,技术迭代能力强,盈利能力稳定。
福莱特:光伏玻璃行业双寡头之一,成本控制优秀,受益于大尺寸组件渗透率提升。
阳光电源: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储能业务快速增长,全球化布局深入。
5. 分布式与电站运营环节
分布式光伏发展提速,整县推进项目落地加快。电站运营商受益于装机量增长和电价稳定。
正泰电器:户用光伏龙头,渠道网络覆盖全国,电站运营规模持续扩大。
林洋能源:深耕分布式光伏与智能电网,项目储备丰富,盈利能力稳健。
光伏产业正站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起点。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和政策支持,光伏发电的经济性与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能源转型大潮中,光伏之“隆”,可计日而待。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显著、全球化布局深入的龙头企业,把握行业长期发展机遇。
来源:陈言杂谈2018一点号
